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春时•日长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半窗阁绣,幺弦罢曲,漫火馀香。
玉人此际,妆成无事,才觉日初长。
银骢何处,等闲嘶过红墙。
莺簧吹转,柳绵飞起,尽日好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时光。窗边的绣帘轻轻垂下,琴声刚刚停歇,余香缭绕在空气中。此时,佳人已妆扮妥当,悠然自得,才感到日子渐渐变长。那银色的马儿在哪里呢?它随意地在红墙旁嘶鸣。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柳絮轻轻飘扬,整个白天都让人沉浸在美好的思绪中。
注释:
- 半窗阁绣:指半开的窗帘,窗帘上绣有花纹,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
- 幺弦:指一种细弦乐器,可能是古琴或其他传统乐器。
- 玉人:形容美丽的女子。
- 银骢:指银色的骏马。
- 莺簧:指黄莺的歌声,形容其声音清脆悦耳。
- 柳绵:指柳树的絮状花朵,象征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日长”可以联想到古人对春天日照时间延长的感慨,表现了对春日的欣赏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女性生活,风格柔美且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写成,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细节,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庆春时•日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悠然与美好。诗的开头以“半窗阁绣”引入,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空间中。紧接着,乐曲的余音缭绕,伴随着佳人的妆容,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诗人用“玉人此际,妆成无事”表达了女子的优雅与自得,突显出春日的慵懒与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绘,银骢马儿的嘶鸣、黄莺的歌唱,以及柳絮的飞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整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蕴含的对春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温暖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窗阁绣:窗帘轻轻垂下,布满花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幺弦罢曲:细弦乐器的音乐刚刚停下,暗示着一种短暂的宁静。
- 漫火馀香:火焰的余香在空气中弥漫,增添了温暖的气氛。
- 玉人此际,妆成无事:美丽的女子在这个时候已打扮完毕,显得很悠闲。
- 才觉日初长:此时才意识到春日渐长,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 银骢何处,等闲嘶过红墙:银色的骏马在哪里,它在红墙旁随意嘶鸣,表现了春天的自由与随性。
- 莺簧吹转,柳绵飞起:黄莺的歌声在空中回荡,柳絮轻轻飘起,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 尽日好思量:整天沉浸在美好的思绪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佳人比作“玉人”,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莺簧吹转”使得黄莺似乎在歌唱。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日的美好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强调了在春天这个季节中人们的闲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联系。
- 乐器:代表着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 佳人:象征美与柔情。
- 骏马:象征自由与奔放。
- 莺与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人”指的是谁?
-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 B. 一位歌唱的黄莺
- C. 一匹银色的骏马
-
“银骢何处,等闲嘶过红墙”句中“银骢”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马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卉
-
整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描写春天的初生与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本诗的对比:
- 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夜晚的宁静与月色的柔美,而《庆春时•日长》则强调白天的生机与悠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董以宁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春天的诗歌:自然与人文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