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赠友人别》
时间: 2025-01-04 09:5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赠友人别》
作者:刘崧 〔明代〕
华灯张筵促弦急,
隔帘霜落风吹入。
琴中弹得乌夜啼,
啼声夜寒高复低。
林乌何来飞拨剌,
夜半哑哑声不歇。
姑苏城上拂黄云,
铜雀枝边绕明月。
月行渐远声渐稀,
扬彩各自东西飞。
东边日中有伴侣,
看汝飞鸣日边去。
白话文翻译
华灯下的筵席上,弦乐声急促而响亮,
隔着帘子听见霜降的寒风吹入。
琴声中弹出《乌夜啼》,
那啼声在夜里寒冷中时高时低。
林中的乌鸦从哪里飞来,
半夜里哑哑的叫声不断。
姑苏城上黄云轻拂,
铜雀枝头明月绕飞。
月亮逐渐远去,声音也越来越稀疏,
五彩斑斓的色彩各自朝东西飞去。
东边日中有伴侣,
看你飞去鸣叫在日边。
注释
- 华灯:指华丽的灯光,形容宴席的盛大。
- 张筵:布置宴席。
- 促弦急:指弹琴的速度快急。
- 啼声:指乌鸦的叫声。
- 拨剌:形容乌鸦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 姑苏城:指现今的苏州,是著名的风景名城。
- 铜雀:铜雀台,一种古代建筑,象征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崧(约1580年-1640年),明代诗人,字子深,号东海,江苏常熟人。他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生活与自然,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崧与友人离别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同时也映射出夜晚的孤寂与冷清。
诗歌鉴赏
《乌夜啼赠友人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华灯张筵”营造出热闹的场景,然而随即转入“隔帘霜落风吹入”,暗示了寒冷与孤独。诗中反复出现的“乌夜啼”不仅是夜晚的背景声,更象征着离别的惆怅与不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姑苏城的景象,黄云与明月交相辉映,仿佛在为离别增添一层忧伤的色彩。最后,诗人以“东边日中有伴侣”结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整首诗在情感上由热闹转为冷清,再到期望,层层递进,展现了离别时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灯张筵促弦急:描绘了宴席上灯光璀璨的热闹场景。
- 隔帘霜落风吹入:转而描绘了窗外的寒冷,暗示内心的孤独。
- 琴中弹得乌夜啼:琴声中传出乌鸦的啼叫,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啼声夜寒高复低:乌鸦的叫声在寒冷的夜中变幻不定,象征着诗人的心情。
- 林乌何来飞拨剌:疑问乌鸦的来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困惑。
- 夜半哑哑声不歇:半夜里乌鸦的叫声不断,表现出离别的无尽伤感。
- 姑苏城上拂黄云:描绘了美丽的姑苏城,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 铜雀枝边绕明月:明月环绕铜雀,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月行渐远声渐稀:月亮逐渐远去,声音也越来越少,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 扬彩各自东西飞:彩色的光辉向东西飞去,象征着各自的未来。
- 东边日中有伴侣:描绘了东边的朋友,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乌鸦的叫声,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月亮和云彩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高复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灯:象征热闹与欢愉。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
- 乌夜啼:象征离别与哀愁。
- 明月:象征美好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华灯”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繁华的灯光
- C. 夕阳的余晖
-
诗中提到的“姑苏城”位于哪个省?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安徽
-
诗人通过“月行渐远声渐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深厚,而刘崧的诗则通过音乐意象增添了更深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乌夜啼赠友人别》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