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时间: 2025-01-04 10:08:03

斜月斜风庭院,轻寒轻暖时光。

闲行踏遍空阶藓,暗忆杜秋娘。

一霎吹兰低语,柳金梨雪花房。

乳莺啼破东阑,梦尽勾换凄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 王时翔 〔清代〕

斜月斜风庭院,轻寒轻暖时光。
闲行踏遍空阶藓,暗忆杜秋娘。
一霎吹兰低语,柳金梨雪花房。
乳莺啼破东阑,梦尽勾换凄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庭院,月光和微风轻轻摇曳,寒意与暖意交替。诗人悠闲地走在空荡荡的台阶上,回忆起杜秋娘的情景。忽然传来兰花的低语,柳树、金色的梨花和雪白的花瓣在房间里飘散。小黄莺在东边的栏杆上啼鸣,打断了宁静,梦也随之消散,留下凄凉的感觉。

注释

  • 斜月:指倾斜的月亮,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思绪。
  • 轻寒轻暖:形容气温的微妙变化,暗示着时光的变迁。
  • 闲行:随意漫步,表现了诗人的悠闲心态。
  • 杜秋娘:指的是唐代女诗人杜秋娘,以其才情著称,可能代表诗人怀念的某种情感。
  • 一霎:瞬间,强调突然发生的事情。
  • 乳莺:刚孵出来的小黄莺,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东阑:东边的栏杆,具体地点的描写。
  • 梦尽:梦的结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生于南方,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追求情趣和内心世界的表达,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人更倾向于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的“斜月斜风庭院”营造出一个轻松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内心的感受。诗中细腻的意象,如“闲行踏遍空阶藓”,展现了诗人漫步于空旷庭院的闲适与孤独感。

在“暗忆杜秋娘”中,杜秋娘不仅是诗人的怀念对象,更可能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感情或消逝的青春。接下来的“一霎吹兰低语”,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细腻,兰花的低语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而“柳金梨雪花房”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乳莺啼破东阑,梦尽勾换凄凉”以小鸟的叫声打破了宁静,象征着现实的无情与梦境的破灭,给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怀念,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月斜风庭院:描绘夜晚的庭院,月光和风都是斜的,暗示着一种不稳定的美。
  2. 轻寒轻暖时光:时光在寒暖之间游走,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闲行踏遍空阶藓:漫步在空荡荡的台阶上,脚下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沉淀。
  4. 暗忆杜秋娘:暗中思念杜秋娘,表达内心对美好往事的追忆。
  5. 一霎吹兰低语:兰花在风中轻声低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6. 柳金梨雪花房:描绘自然的美,柳、梨、雪花相互映衬,增添了诗的意象。
  7. 乳莺啼破东阑:小黄莺的鸣叫打破了宁静,象征着现实的打击。
  8. 梦尽勾换凄凉:梦的破灭带来了凄凉的情感,体现出诗人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乳莺”暗喻年轻与无辜,增强表达的情感深度。
  • 拟人:兰花“低语”让自然具有人性化,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轻寒轻暖”,构成对称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孤独和凄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不确定性。
  • 轻寒轻暖: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 杜秋娘: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失去的青春。
  • 乳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空阶藓:象征着时间的积淀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斜月斜风庭院”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场景? A. 清晨
    B. 正午
    C. 夜晚
    D. 黄昏

  2. “乳莺啼破东阑”中的“乳莺”象征什么? A. 年轻与希望
    B. 失落与悲伤
    C. 美好的回忆
    D. 自然的宁静

  3. 诗中提到的“杜秋娘”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花
    C. 诗人的情人
    D. 一位女诗人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时翔的《乌夜啼》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夜晚的描写,但王时翔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主题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鉴赏》
  2. 《古典诗词精华》
  3. 《王时翔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