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时间: 2024-09-19 20:54:05

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

行客怕风兼怕水,几时上得吕梁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
行客怕风兼怕水,几时上得吕梁洪。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狂风每天都在肆虐,毫不分辨南北和东西。
旅人既怕风又怕水,不知何时才能顺利到达吕梁的洪水之地。

注释

  • 狂风:强烈的风,形容春天风势的猛烈。
  • 行客:旅行的人,指在外的旅人。
  • 吕梁洪:吕梁是山西省的一座山脉,洪水指的是水流湍急的河流或洪水,暗指旅途的艰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风大水急的时节,表现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暗含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竹枝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狂风与旅人的艰辛,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彷徨的情感。开头两句“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季恶劣天气的普遍性,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不可控与无情。接下来的“行客怕风兼怕水”,则将焦点转向了旅人,表达了他们在旅途中面临的双重困难,既有自然环境的挑战,也有心理上的恐惧。在结尾的“几时上得吕梁洪”中,诗人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确定,似乎在呼唤着一种希望,想要挣脱不安的环境,回归平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旅人心境的波动,传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日日起狂风:春天来临,每天都有狂风,描绘了春季的气候特点,并表达了风的猛烈。
  2. 不分南北与西东:狂风肆虐,不论方位,强调了风的普遍性与无情。
  3. 行客怕风兼怕水:旅行者对风与水的双重恐惧,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4. 几时上得吕梁洪: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反映了旅人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日日起狂风”,表现了天气的恶劣。
  • 对仗:如“不分南北与西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疑问:结尾的疑问句“几时上得吕梁洪”,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无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狂风:象征不可控的自然力量,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行客:代表在外漂泊的人,体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 吕梁洪:象征着旅途的终点与希望,蕴含对安全归宿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狂风”是指什么? A. 温和的春风
    B. 强烈的风
    C. 夏天的风
    D. 秋风

  2. 诗人对旅人的感情是: A. 满怀希望
    B. 无奈与彷徨
    C. 轻松愉快
    D. 怒气冲天

  3. “几时上得吕梁洪”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渴望安宁
    B. 对未来的绝望
    C. 对旅途的期待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战乱中的忧愁。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竹枝词》(唐之淳)都是描写春天,前者侧重于战乱中的忧虑,后者则侧重于旅途的艰辛。两首诗都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人们的心境,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