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十八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12:58

钱塘儿女不学针,月明楼下理胡琴。

逢人但道新番曲,不识春愁海样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十八首 其一
钱塘儿女不学针,
月明楼下理胡琴。
逢人但道新番曲,
不识春愁海样深。

白话文翻译:

钱塘的女子不愿学做针线活,
在月光下的楼下弹奏胡琴。
遇到人时只会谈论新流行的曲子,
却不知道春天的愁苦像大海一样深。

注释:

字词注释:

  • 钱塘:指的是今浙江杭州的一个地方,历史上以美女众多而闻名。
  • 儿女:这里指年轻的女子。
  • :指针线活,传统的女性工作。
  • 胡琴:一种弦乐器,通常是由两根弦构成,常用于民间音乐。
  • 逢人:遇到人。
  • 新番曲:流行的新歌。
  • 春愁:春天的忧愁,常常指对青春逝去的感伤。
  • 海样深:形容愁苦的深重程度,像大海一样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愁”,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对离别、失去的感伤,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一种哀愁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同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其创作风格受当时社会文化和女性地位变化的影响。

创作背景:
《竹枝词》系列诗歌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年轻女子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思和对新兴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竹枝词十八首 其一》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场景。诗中的钱塘女子不愿学习传统的针线活,而是在月光下弹奏胡琴,体现出她们对传统束缚的反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胡琴”象征着一种新兴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与传统的针线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遇到人时,这些女子只谈论新流行的音乐,而对春天的愁苦却毫不知晓,这种情感的对比揭示了年轻人的无忧无虑与对生活的浅薄理解。春愁如海,深邃而难以言表,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明代年轻女性在文化变迁中的迷茫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钱塘儿女不学针:开篇即描绘出钱塘的女子不愿意学习传统的手艺,暗含对传统角色的反叛。
  • 月明楼下理胡琴:在月光下,女子选择弹奏胡琴,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 逢人但道新番曲:女子在社交中只谈论流行的歌曲,显示出一种对新事物的追求,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 不识春愁海样深:最后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她们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无知,春愁的深度与复杂性在此得以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愁比作海,形象地表现了其深重与复杂。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明显的对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和情感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年轻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自由、艺术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忽视与不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枝: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胡琴:代表新兴文化与艺术。
  • 春愁:象征着内心的忧虑与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胡琴”指的是哪种乐器?

    • A. 笛子
    • B. 古筝
    • C. 弦乐器
    • D. 琵琶
  2. “春愁海样深”中的“海”用来比喻什么?

    • A. 家乡
    • B. 愁苦的深度
    • C. 大自然
    • D. 年轻的梦想
  3. 诗中女子不愿学针线活,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对传统的尊重
    • B. 对新生活的向往
    • C. 对家庭的责任
    • D. 对工作的厌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尤其是贾宝玉与众多女子的关系。
  • 李清照的词作,特别是对春天情感的吟咏。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同的《竹枝词》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朱同的作品展现了年轻女子对传统的反叛与对新生活的追求,而李白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出对春天夜晚的感慨,虽然情感基调相似,但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赏析》
  • 《明代文学与社会文化》
  • 《李清照词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