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太守》

时间: 2025-01-04 08:14:48

朝廷遣使航东海,万里南来送玺书。

著屐登山良不恶,分符典郡复何如?

白苏事业千年后,吴楚封疆百战余。

今日养民方急务,肯将征算及舟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谢太守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朝廷遣使航东海,
万里南来送玺书。
著屐登山良不恶,
分符典郡复何如?
白苏事业千年后,
吴楚封疆百战余。
今日养民方急务,
肯将征算及舟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朝廷派遣使者航行东海,远道而来送达玺书的情景。诗人站在山上,虽然登高望远感到愉悦,但内心却思考着分配权柄和管理郡县的事情。提到白苏(指白居易和苏轼)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年,吴楚两地的战斗也已过去百年。如今,正是百姓急需关心的时刻,是否还应该把精力用在征兵和运输上呢?

注释:

  • 遣使:派遣使者。
  • 航东海:航行于东海。
  • 著屐:穿上木屐,表示登山。
  • 分符:分配权柄。
  • 白苏:指白居易与苏轼,二人都以关心民生著称。
  • 封疆:指边疆,封锁地域。
  • 急务:紧急的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常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维桢在政治上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表达了他对治理国家及关心百姓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廷派遣使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开篇用"朝廷遣使航东海"引入了官方的行为,设置了一个较为庄重的背景,随后通过“万里南来送玺书”,强调了这项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自身,"著屐登山良不恶",虽身处高地,心中却暗自思量治理之道。

而后两句则引入历史典故,"白苏事业千年后",提醒人们关注历史上那些致力于民生的文人,表明治理国家不仅在于权力的分配,更在于真正关心百姓生活的实务。最后的“今日养民方急务”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表达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真挚,逻辑严密,体现了诗人对政治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廷遣使航东海”: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东海,表明官方行为。
    • “万里南来送玺书”:使者远道而来,送达重要的官方文书。
    • “著屐登山良不恶”:诗人登山,虽不厌倦,心思却在治理之事。
    • “分符典郡复何如?”:反思权力的分配对治理的影响。
    • “白苏事业千年后”:提及历史上关心民生的文人。
    • “吴楚封疆百战余”:历史战争的余波和影响。
    • “今日养民方急务”:强调当下最重要的是关心百姓生活。
    • “肯将征算及舟车?”:质疑是否还应把精力放在征兵与运输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廷遣使”与“万里南来”,形成对称。
    • 历史典故:如提及白居易和苏轼,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
  •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在于对权力和责任的反思,呼唤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意象分析:

  • 东海:象征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官方使命。
  • :象征着高远的视野和思考的深度。
  • 白苏:象征着历史上关心民生的文人精神。
  • 养民:直接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苏”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 A. 白居易和苏轼
    • B. 白居易和李白
    • C. 苏轼和杜甫
  2. 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持何种态度?

    • A. 积极支持
    • B. 中立
    • C. 反思与关注
  3. 诗中“今日养民方急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民生的关切
    • B. 对战争的渴望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送友人》与杨维桢的《送谢太守》,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友谊及社会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展现的是豪放的个性与对友人的深情,而杨维桢则更为关注社会民生与政治责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关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十九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