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白话文翻译
不管是在平地还是在山顶,所有的美好风景都被占据了。
采集了百花酿成蜜之后,这一切辛苦,到底是为谁而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论:不管,不拘。
- 平地:指平坦的地面。
- 山尖:山的顶端。
- 无限:没有限制,形容极多。
- 风光:美丽的景色。
- 尽被占:完全被占有。
- 采得:采集到。
- 成蜜后:酿成蜜之后。
- 为谁辛苦:辛苦是为了谁。
- 为谁甜:甜蜜是为了谁。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涉及到的“采得百花成蜜”体现了蜜蜂勤劳的一面,常被用来比喻劳动与收获的关系,这在古代文学中有所反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廷秀,号默庵,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代中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忙与竞争。诗中通过蜜蜂的辛勤劳动,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辛苦付出却常常未必能享受到成果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罗隐的《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以“不论平地与山尖”引出,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蜜蜂都在辛勤工作,意味着生活的不易与阻碍。接着提到“无限风光尽被占”,这是对自然美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竞争和压力。
在第二联中,诗人通过“采得百花成蜜后”,引出蜜蜂的辛劳与成果,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辛勤的付出究竟是为了谁?这不仅是对蜜蜂生活的反思,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深沉探讨。诗中的“甜”与“辛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苦甜交织。
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辛劳与收获关系的思考,也引发人们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论平地与山尖:强调环境无关,蜜蜂在不同的地方都在工作。
- 无限风光尽被占:描述自然美景被人类或其他生物所占有,暗示竞争与占有欲。
- 采得百花成蜜后:蜜蜂辛勤工作,采集花蜜,形成蜜。
- 为谁辛苦为谁甜:提出疑问,反映人类在生活中辛苦付出却常常无法享受到成果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地与山尖”、“辛苦与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设问:最后两句通过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蜜蜂的辛勤劳动,探讨了付出与收获、辛苦与享受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无奈与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蜜蜂:象征勤劳与奉献。
- 百花:代表美好与丰盛,暗示生活的多样性。
- 甜与辛苦: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生活的苦与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罗隐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在诗中,蜜蜂的辛勤劳动象征着什么?
- A. 享乐
- B. 劳动的价值
- C. 竞争
- D. 富贵
-
诗的最后一句提出了什么问题?
- A. 辛苦是为了谁?
- B. 蜜蜂在哪里?
- C. 花蜜是什么?
- D. 甜是什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反映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表现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罗隐的《蜂》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关注个体的辛勤与付出,后者则聚焦社会的困境与人道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评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