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北客书来,谱此记之》
时间: 2025-01-01 17:54: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引•北客书来,谱此记之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暮景,画里。东去水。北归人。关山到处愁痕。剩乱鸦枯树,送残日孤云。风前驻马,变徵有声,谁唱惜余春。浮生百年如过客,忘忧几度微醺。已素秋天气,况烟霭纷纷。寥空望眼未展,往迹历劫休论。
白话文翻译
黄昏的景色如同画中一般,东去的水流潺潺,北归的旅人满怀愁绪,关山之间处处留有忧伤的痕迹。只剩下乱飞的乌鸦与枯树,送走的夕阳与孤独的云彩。风中停下马来,乐声变得哀怨,谁在唱着对余春的惋惜?人生百年如同路过的过客,几次微醺也能忘却忧愁。如今已经是秋天,烟雾缭绕,分外纷乱。空旷的视野未能扩展,往日的经历和磨难已无须再提。
注释
- 北客: 指北方来客,可能是诗人的友人或访客。
- 愁痕: 忧愁的痕迹,指旅途中的思绪和感受。
- 乱鸦: 指随意飞翔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徵有声: “徵”是古代乐器的一种,指代乐音。
- 浮生: 人生如浮云,意指人生短暂而多变。
- 微醺: 微微醉意,形容一种放松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生平事迹多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为人所知,风格多变,常以抒情见长,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思绪,表达对人生短暂、愁苦的感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临江仙引•北客书来,谱此记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昏时分的景色与内心的愁苦。开头几句描绘了暮色中的水流与归人的情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忧伤的画面。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乌鸦与枯树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夕阳与孤云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风前驻马,变徵有声”,此句通过音乐的元素引入更深层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随后,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浮生如过客,几度微醺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豁达与释然。最后两句则强调了秋天的到来与往事的无可追溯,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去的反思。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景,画里。
描绘了黄昏的美景,犹如一幅画,带有静谧之感。 -
东去水。北归人。
描述水流向东,旅人向北归去,暗含离别与思乡之情。 -
关山到处愁痕。
关山之间处处是忧愁的痕迹,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剩乱鸦枯树,送残日孤云。
只剩下乌鸦与枯树,送走了夕阳与孤云,暗示生命的凋零与孤独的存在。 -
风前驻马,变徵有声,谁唱惜余春。
在风中停下马来,乐声变得哀伤,谁在唱着对春天的惋惜? -
浮生百年如过客,忘忧几度微醺。
生命短暂,犹如路过的过客,几次微醺也能忘却忧愁。 -
已素秋天气,况烟霭纷纷。
已经是秋天,烟雾缭绕,分外纷乱,暗示时间的流逝。 -
寥空望眼未展,往迹历劫休论。
空旷的视野未能扩展,往日的经历与磨难已无须再提。
修辞手法
- 比喻: “暮景如画”比喻黄昏的美丽,生动形象。
- 拟人: “送残日孤云”,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与情结合。
- 对仗: “东去水,北归人”,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考,展现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暮景: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关山: 象征着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挑战。
- 乌鸦与枯树: 代表着孤独与生命的凋零。
- 春天: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惋惜其逝去。
- 秋天: 代表着成熟与衰退,暗示着人生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归人”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旅人?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
“浮生百年如过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A. 愤怒
B. 无奈
C. 愉快
D. 安然 -
诗中提到的“秋天气”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人生的成熟与衰退
C. 夏天的繁荣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北方
- D. 安然
- B. 人生的成熟与衰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杜甫《春望》: 描绘了战乱中的无奈与愁苦,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陈匪石《临江仙引》 vs. 李白《月下独酌》: 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前者更侧重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后者则更强调孤独与自饮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