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送友人还山中》
时间: 2025-01-04 08:2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径转清溪,花飞红雨。
武陵风景知何处。
当年厌听水声寒,
岂知忘却来时路。
水绕人家,烟迷津树。
晚峰江上青无数。
幽人此别更多情,
移家归向山中住。
白话文翻译:
小径蜿蜒曲折,清澈的小溪旁花瓣如红雨般飞舞。
武陵的美景究竟在哪里呢?
当年厌倦了寒冷的水声,
怎知会忘记归来的路。
水环绕着人家,烟雾迷蒙了渡口的树。
晚霞映照下的江面上青山无数。
与幽人分别后,情感愈发深厚,
我决定回家,向山中隐居。
注释:
- 径转清溪:小路蜿蜒曲折,清澈的小溪。
- 花飞红雨:花瓣像红色的雨一样飘落。
- 武陵:指武陵源,著名的风景区,常被赞美为人间仙境。
- 厌听:厌倦地听。
- 水声寒:溪水的声音清冷。
- 岂知:怎么会知道。
- 水绕人家:水流环绕着人家。
- 烟迷津树:烟雾笼罩着渡口的树木。
- 晚峰江上:傍晚时分,江面上山峰的景象。
- 幽人:隐士,指与世隔绝的人。
- 更多情:感情更加深厚。
- 移家归向山中住:搬回山中居住。
典故解析:
“武陵”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象征着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水绕人家”则体现了田园诗的意境,表现了水乡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迪是明代的诗人,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依依,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送友人还山中》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送别友人的过程中,借景抒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蜿蜒的小径和清澈的小溪,花瓣如雨般飘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同时,诗人也表现了对武陵风景的迷恋和对归隐生活的思考。通过“当年厌听水声寒,岂知忘却来时路”,诗人反思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曾经厌倦的水声,如今却成了怀念的对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以及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径转清溪,花飞红雨。: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清溪旁花的飘落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美好。
- 武陵风景知何处。: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迷茫,武陵代表着人们心中的桃花源。
- 当年厌听水声寒,岂知忘却来时路。:反思过去的自己对自然的忽视,展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 水绕人家,烟迷津树。:展现出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描绘出一幅人居自然的和谐画面。
- 晚峰江上青无数。:傍晚的江面上,山峰层叠,构成了一幅朦胧的美景。
- 幽人此别更多情,移家归向山中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向往隐居生活的决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飞红雨”,将花瓣比作红雨,生动形象。
- 对仗:如“水绕人家,烟迷津树”,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意象分析:
- 清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 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武陵:象征着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晚峰: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内心的宁静。
- 烟:象征着朦胧与神秘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绕人家,烟迷津树”的意思是:
A. 水流环绕着人家,烟雾弥漫了树木
B. 水流不再绕人家,树木被烟雾淹没
C. 人家被水淹没,树木无烟
D. 水不再流动,树木干枯 -
“当年厌听水声寒”的意思是:
A. 过去喜欢水声
B. 过去讨厌水声
C. 现在喜欢水声
D. 现在讨厌水声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与自然之美。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孤独。
诗词对比:
- 比较赵迪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赵迪的作品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理想中的桃花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