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时间: 2025-01-04 10:11:1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喜雨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白话文翻译:
在干旱的园圃中,我忧心蔬菜的死亡,
农田干旱,我担心粮食的歉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虑,而我却忧虑松竹的枯萎。
松树的树干和竹子都快死去,心中十分挂念。
我浇水给树叶,辛劳地为它们浇灌根部。
突然东风吹来,细雨缠绵而至。
这雨如同洗净了脸上的污垢,像头发得到了滋润。
千枝嫩绿的树木,万叶欣欣向荣。
经过千日的浇灌,也不如一场及时的细雨。
由此我明白了,治理生灵与养活草木是一样的。
所以圣明与贤者,齐心协力地点亮理想的明灯。
注释:
- 圃:指小园子或菜园。
- 葵堇:指葵花和堇菜,都是常见的植物。
- 禾菽:指禾谷和豆类,泛指粮食作物。
-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洒叶:指用水浇灌树叶。
- 霢霂:细雨或细雨绵绵的样子。
- 宰生灵:治理生灵,指对自然和生命的管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涵盖诗歌、散文、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创作背景:
《喜雨》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之时,诗人通过对雨水的喜悦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命的珍视,反映出当时农民的苦难与对丰收的渴望。
诗歌鉴赏:
《喜雨》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传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深切感受。开篇便以干旱为引,描绘了人们因缺水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从园圃的蔬菜到农田的谷物,再到松竹的枯萎,渗透出诗人的关心与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关注,更是对自然生态的反思。
随着油云的出现,雨水如期而至,诗人的情绪瞬间转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细雨的到来,仿佛洗净了世间的尘垢,滋润了大地,带来了生机。诗中“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的对比,更是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替代。
最后,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对生灵的思考相结合,指出治理生灵与养活草木之间的相似性,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圃旱忧葵堇:在干旱的园圃中,诗人忧虑蔬菜的生长。
- 农旱忧禾菽:农田干旱,诗人担心粮食作物。
-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虑,而我却特别担心松竹的枯萎。
-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松树和竹子快要死去,心中十分挂念。
-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我为它们浇水,辛劳地为它们灌溉根部。
-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突然东风起,细雨绵绵而至。
-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这场雨如同洗净了脸上的污垢,像头发得到了滋润。
-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枝嫩绿的树木,万叶欣欣向荣。
-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经过千日的浇灌,也不如一场及时的细雨。
-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由此我明白了,治理生灵与养活草木是一样的。
-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因此,圣明与贤者应齐心协力,点亮理想的明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洗净污垢与滋润头发,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竹的枯萎与心中的挂念,赋予植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启示我们珍惜生命,感恩自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恩赐。
- 松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注。
- 油云:象征着变化与来临的希望,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喜雨》是谁写的?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禾菽”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粮食作物
C. 花卉
D. 树木 -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表达了什么观点?
A. 浇水是最重要的
B. 自然的力量不可替代
C. 细雨比大雨更有用
D. 人的劳作无意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命的思考。
- 陶渊明《饮酒》: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喜雨》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前者更关注生机与生活,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自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