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商山最高顶》
时间: 2025-01-01 14:1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的顶端高耸,我四下眺望,只见烟雾缭绕。
山下有一条通往楚国和秦国的路。
有人被名利所诱惑,有人被利益所牵引。
骑马的人和挑担的人,来来往往,何其繁忙。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
七年来我三次往返于此,怎能嘲笑他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高:形容山顶的高度。
- 唯:只有、仅仅。
- 烟云:指的是云雾,象征着模糊不清的景象。
- 通达:通往。
- 诱其心:吸引人的心。
- 牵其身:牵引人的身体,暗指利益的牵引。
- 乘者及负者:乘马的人和挑担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楚与秦”是指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地区,象征着权力和名利的追求。古代文人常用楚、秦来代表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心民生的诗作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纷繁复杂的世事的感慨和无奈。诗人在高山之顶俯瞰世俗,感到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牵绊。
诗歌鉴赏
《登商山最高顶》是白居易在登高远眺时的感悟之作。全诗通过描绘山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高耸的山顶,四周被烟云笼罩,给人以一种空旷、孤独的感觉。这种空灵的意境恰恰与后文所提及的世俗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在诗中,诗人提到“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这条路不仅是现实中的道路,更象征着通往权力与名利的轨迹。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因名和利而趋附的现象,描绘了在名利面前的无奈与挣扎。最后,诗人自我反思,虽身处其中,却感到无法摆脱对世俗的依赖与牵绊,表现出一份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性,也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高此山顶:强调山顶的高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四望唯烟云:在高处只看到烟雾,寓意世事的迷茫和不确定。
- 下有一条路:引入现实,暗示通往名利的途径。
- 通达楚与秦:历史上的重要国家,象征着权力与财富。
-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描绘了人们因名声和利益而被吸引的现象。
- 乘者及负者:对比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来去何云云:感叹人们忙碌无暇,无法自拔。
- 我亦斯人徒:自我认同,承认自己也在其中。
- 未能出嚣尘: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
- 七年三往复: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反思与无奈。
- 何得笑他人:自嘲,承认自己同样陷入世俗的泥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乘者及负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名利比作诱惑,深刻表达了人性中的挣扎。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我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顶:象征着超然与远离世俗的理想状态。
- 烟云:象征着模糊与不确定,暗示人生的复杂性。
- 路:象征人生的选择,通往不同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与秦”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名利与权力
- C. 诗人的故乡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完全追求
- B. 无奈与反思
- C. 毫不在意
-
“高高此山顶”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壮丽
- B. 高处的孤独与清醒
- C. 人生的困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登商山最高顶》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白居易更多强调对名利的反思,而王之涣则强调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