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词一十八首。知路
作者: 吕岩 〔唐代〕
那个仙经述此方,
参同大易显阴阳。
须穷取,莫颠狂,
会者名高道自昌。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仙人所讲述的道理,
揭示了《易经》中阴阳的变化。
要好好把握,切勿疯狂,
真正领悟的人,自然会声名显赫,道理自会昌盛。
注释:
- 仙经:指的是道教经典,讲述仙道和修炼之法。
- 参同大易:指的是《易经》,强调其关于阴阳变化的深刻道理。
- 须穷取:应当好好把握、采纳。
- 颠狂:指失去理智或疯狂。
- 会者:指领悟道理的人。
典故解析: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主要探讨天地间的变化规律,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诗中的“参同”暗示了道教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反映出吕岩对道教文化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岩,唐代道士,因修道而名声显赫。他的诗歌多以道教思想为主,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代,吕岩通过诗歌来传达对道理的领悟与追求,表达对修道者的鼓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智慧。开篇提到的“仙经”与“阴阳”,不仅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思考的境界,也将道教的核心思想融入其中。诗中强调“须穷取,莫颠狂”,提醒修道者应当理智地追求道理,而不是盲目追逐。这里的“会者名高道自昌”表明,真正领悟道理的人,必将获得名声和道德的双重丰收。这种对道理的追求和对理智的重视,恰恰是道教思想的核心所在。
整体而言,诗词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内涵,字句之间流露出对道教的虔诚与向往。吕岩通过对道理的探讨,不仅表达了个人的修道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思考和修炼的路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那个仙经述此方,”:指代道教的经典,传授修道的道理。
- “参同大易显阴阳。”:强调《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揭示宇宙法则。
- “须穷取,莫颠狂,”:告诫人们要明智地选择,避免盲目和疯狂。
- “会者名高道自昌。”:指出真正领悟道理的人将会获得名声与道德的提升。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须穷取,莫颠狂”,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通过隐喻,让哲理更具深度,传达出修道者应有的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理智与内心的修炼,鼓励人们追求深奥的道理,并在内心获得真正的智慧与平静。
意象分析:
- 仙经:象征着智慧与精神的追求。
- 阴阳:代表宇宙的变化与和谐,反映了道教哲学的核心思想。
- 名高道昌:象征着修道者的理想与追求,代表着声名与道德的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仙经”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经典
- B. 佛教经典
- C. 诗歌作品
-
“须穷取,莫颠狂”中“颠狂”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理智
- B. 疯狂
-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会者”是指什么?
- A. 学者
- B. 领悟道理的人
- C. 诗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道教经典,探讨自然与人生。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表达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吕岩的《渔父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吕岩更侧重于道教的哲学,而王维则融合了诗与画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经典选读》
- 《唐诗三百首》
- 《易经》注释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