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昌化山精舍》

时间: 2025-01-04 07:59:09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游昌化山精舍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白话文翻译:

这片宝贵的土地在山峰上拔地而起,香台与天河相连。我渐渐感到通往真理的道路近在咫尺,才明白世俗的忙碌是多么劳累。


注释:

字词注释:

  1. 宝地:指的是风水极好的地方。
  2. 乘峰出:意为依山而起,形容高耸的景象。
  3. 香台:指香气四溢的台地,或是供奉香火的地方。
  4. 接汉高:与银河相接,形容高远的意境。
  5. 稍觉:渐渐地感觉。
  6. 真途:真正的道路,指的是通往真理或理想的道路。
  7. 人事劳:指世俗的事务繁忙而辛苦。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及的“香台”和“汉”可与古代天文和宗教信仰相关,表现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景升,号景升,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0年。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尤其在描写自然环境与人类心灵关系上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卢照邻游览昌化山精舍时,受山水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与对人世劳作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内心宁静与追求真理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游昌化山精舍》是一首抒发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浮华的反思之作。诗的开头,通过“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的描绘,展现了昌化山的壮美与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接下来的“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则将目光从自然风光转向内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在美丽的自然面前,世俗的忙碌与烦恼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在此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人世繁杂的无奈与深思,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哲理。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唐代诗人追求高远境界的精神追求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地乘峰出:描写了昌化山的雄伟,强调其珍贵与高耸。
  2. 香台接汉高:将山与银河相连,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稍觉真途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觉悟,似乎在自然中找到了通往真理的路径。
  4. 方知人事劳:感叹人世间的忙碌与辛苦,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淡然与超然。

修辞手法: 此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宝地”“香台”的对仗和“乘峰出”“接汉高”的意象对比,使整首诗在结构上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世俗繁忙的反思,传达了追求真理与内心宁静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宝地:象征着山水之美与珍贵之处。
  2. 香台:代表灵性和宗教的寄托。
  3. :象征宇宙浩瀚,与人类渺小的对比。
  4. 真途:指向理想与追求的道路,象征哲学思考的深度。
  5. 人事:体现世俗生活的繁忙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宝地”主要指什么?

    • A. 珍贵的土地
    • B. 一种香料
    • C. 高山
    • D. 天河
  2. “稍觉真途近”意为?

    • A. 感觉道路遥远
    • B. 感觉真理即将到来
    • C. 感觉自然美丽
    • D. 感觉人世繁忙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人世的思考?

    • A. 自然景色
    • B. 个人经历
    • C. 社会现象
    • D. 历史事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相比,卢照邻的《游昌化山精舍》更多地强调了对人世繁忙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