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时间: 2025-01-04 08:47:41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之间的情感与思绪。他在高山大川中寻找朋友,感叹人生的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着艰难的旅途,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得以表现。最后,诗人感慨自己无法召唤朋友,只能在心中默默期待回应。

注释:

  • 圣图:指高远的图景,可能特指名山大川。
  • 蜀道:古代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险难行。
  • 隐辚:指隐秘的车声,暗示旅行中的孤独感。
  • 涧松:山间的松树,常常与风声相连,象征自然的声音。
  • 宣室:指宣室,即古代文人聚集讨论的地方,象征理想的文人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卓然,号景山,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卢照邻旅途中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在唐代,士人之间的友谊深厚,诗中常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的情感。开头的“圣图夷九折”描绘了高山的曲折与壮丽,通过“神化掩三分”来引入神秘的氛围,仿佛自然的力量在遮掩着什么。接下来的“缄愁赴蜀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忧愁,蜀道的艰险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

诗人在“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中,通过声音与景象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孤独的行旅感受。而“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则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的纠结。后面几句通过“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描绘了自然界的细腻之处,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最后几句“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则是对友谊的渴望与失落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交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图夷九折:描绘高山的雄伟与曲折。
  • 神化掩三分: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不可知。
  • 缄愁赴蜀道:表达在艰难旅途中内心的忧愁。
  • 题拙奉虞薰:写下笨拙的诗句,心中奉献给友人。
  • 隐辚度深谷:隐约听到车声,象征孤独的行旅。
  • 遥袅上高云:远望高空的云,增添了孤寂感。
  • 碧流递萦注:溪水流淌,象征生命的延续。
  • 青山互纠纷:青山相映,表现自然的复杂。
  • 涧松咽风绪: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传递出自然的情感。
  • 岩花濯露文:岩石上的花朵,洗净露水,象征纯净与生命的美好。
  • 思北常依驭:常常回想起北方的友人。
  • 图南每丧群:向南方求索,却失去了朋友。
  • 无由召宣室:无法召集友人共聚。
  • 何以答吾君:对此感到无奈,无法回报友人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
  • 拟人:通过“松咽风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规范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圣图: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蜀道:象征艰难的旅途与人生的挑战。
  • 涧松:自然中的孤独与坚持。
  • 岩花: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圣图夷九折”中的“圣图”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河流
    • C. 城市
    • D. 大海
  2. “缄愁赴蜀道”中的“蜀道”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旅途的艰辛
    • C. 自然的美
    • D. 诗人的理想
  3. 诗中提到的“碧流”意指什么?

    • A. 青山
    • B. 生命的流动
    • C. 友谊的延续
    • D. 旅行的过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卢照邻的自然诗具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情感,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清幽与宁静,而卢照邻则在孤独中夹杂思念,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