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乍起,潮涨月平沙。
今夜细怜江上月,
几时同折月中花。
恨在水之涯。
白话文翻译:
风忽然起,潮水上涨,月光照在平坦的沙滩上。
今晚我细细怜惜江上的月亮,
不知道何时才能和你一起折下月中盛开的花。
心中的恨意在水的尽头。
注释:
- 乍:突然、忽然。
- 潮涨:潮水上涨。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细怜:细心地怜惜、爱护。
- 折月中花:指月亮下的花,寓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恨在水之涯: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与遗憾。
典故解析:
"月中花"可以理解为月亮下的花朵,象征着美好而难以触及的事物,常用来表达对理想或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三苏,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浓厚的抒情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渗透着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忆江南七章 其六》是梁三苏在描写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时,展现出他独特的诗意。全诗以“风乍起”开篇,描绘出了一幅江南夜晚的图景:微风拂面,潮水上涨,月光洒在沙滩上,显得宁静而又美丽。诗中使用了“细怜”一词,传达出诗人对江上月色的怜爱之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几时同折月中花”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心中所爱之人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期盼,寄寓着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最后一句“恨在水之涯”,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恨意不仅是对距离的叹息,更是对无法相聚的深切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思索,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乍起,潮涨月平沙:
- 描述自然景象,风和潮水的变化,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氛围。
-
今夜细怜江上月:
- 表达对月亮的疼爱与怜惜,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
几时同折月中花:
- 反映对心上人的思念,渴望与其共享美好的时光。
-
恨在水之涯:
- 表达对距离的无奈与遗憾,情感深沉而浓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细怜”,使月亮显得更加温柔动人。
- 对仗:例如“风乍起,潮涨”,体现出诗词的对称美。
- 象征:月中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丽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相聚的无奈与遗憾,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气息。
- 潮: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周期性。
- 月:象征着美好、宁静与思念。
- 花:代表着爱情、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
- 水之涯:象征着遥远与不可触及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字的意思是: A. 突然
B. 轻轻
C. 深深 -
“几时同折月中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大自然的赞美 -
“恨在水之涯”中的“恨”字可以理解为: A. 喜欢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梁三苏的《忆江南七章 其六》更倾向于描绘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首诗都运用了月亮作为意象,但情感的基调有所不同,梁三苏更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充满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
- 《江南水乡的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