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咏雪》
时间: 2025-01-19 22:4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咏雪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天欲暮,旋觉白光寒。
银阙半空俄隐现,
琼林万树各飞翻。
何处是三山。
行且止,茸帽据征鞍。
任是梅花开遍也,
不曾春梦落人间。
诗思已阑珊。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空中银白色的宫阙瞬间隐现,
琼林中的万树纷纷摇曳。
哪里是那三山呢?
我在路上走走停停,
草帽斜倚在马鞍上。
即使梅花已经盛开,
也未曾在梦中见到春天的到来。
诗意已渐渐消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暮:即将黄昏。
- 白光寒:形容雪光的寒冷。
- 银阙:银色的宫阙,象征高洁。
- 琼林:指雪中如玉如琼的树木。
- 三山:传说中的三座名山,象征美好景致。
- 茸帽:用毛料做的帽子。
- 征鞍:旅行用的鞍具。
- 春梦:春天的美好憧憬。
典故解析:
三山常指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象征着人间的理想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生于清康熙年间,晚年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雪作为自然现象,常被用来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咏雪》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冬日寒冷的感受及内心的孤独。开头“天欲暮,旋觉白光寒”直接引入雪景,冷色调让人感受到即将来临的夜晚与寒意的逼近。紧接着“银阙半空俄隐现,琼林万树各飞翻”,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银色的宫殿和雪中的树木带给人一种洁白无瑕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思绪如同飞舞的雪花,难以把握。
第三句“何处是三山”,诗人开始思索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三山的隐喻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追求的象征。随后“行且止,茸帽据征鞍”,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对美景的留恋与无奈。最后两句“任是梅花开遍也,不曾春梦落人间”,则传达出一种凄凉与失落:即使梅花在冬季盛开,也无法唤醒春天的梦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理想的遥不可及。整首诗在清冷的景象中刻画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欲暮,旋觉白光寒。”:傍晚时分,寒冷的白光袭来,描绘出冬季的气息。
- “银阙半空俄隐现,”:银色的宫阙在空中隐现,富有幻梦般的色彩。
- “琼林万树各飞翻。”:如玉的树林在风中摇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中树木的美丽。
- “何处是三山。”:诗人思索理想的山水之地,展现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 “行且止,茸帽据征鞍。”:旅途中停下脚步,草帽斜倚在马鞍上,表现出身处旅途的惆怅。
- “任是梅花开遍也,”:即使梅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不曾春梦落人间。”:然而春天的梦境却没有真正降临,充满了失落感。
- “诗思已阑珊。”:诗人的灵感与思绪也逐渐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白光,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拟人:琼林万树“飞翻”,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行且止,茸帽据征鞍”中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冬季寒冷的感受以及对春天的渴望,同时反映出人生的孤独与理想的遥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光:象征着寒冷与孤独的情感。
- 银阙:象征纯洁与理想境界。
- 琼林: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蓬勃。
- 梅花:象征希望与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欲暮”意指( )。
A. 日出
B. 黄昏
C. 白天 -
“银阙半空俄隐现”中的“银阙”指的是( )。
A. 银色的宫殿
B. 银色的河流
C. 银色的山脉 -
诗人在旅途中感到( )。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人生的感慨。
- 《春望》:在自然景象中反映出对国家与家庭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