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秋夜》

时间: 2025-01-04 12:07:32

清凉夜色,更秋心明净。

鸿羽悠然渡清影。

又窗前、折桂人望蟾宫,蛩悄语,寒蕊由他香冷。

屏前春几度,聚散无常,且共流光照银镜。

镜里看朱颜,可染新霜?

人情透,渐成佳境。

只独对、黄花瘦西风,把寂寞来参,见心明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凉夜色,更秋心明净。鸿羽悠然渡清影。又窗前折桂人望蟾宫,蛩悄语,寒蕊由他香冷。屏前春几度,聚散无常,且共流光照银镜。镜里看朱颜,可染新霜?人情透,渐成佳境。只独对黄花瘦西风,把寂寞来参,见心明性。

白话文翻译

在清凉的夜色中,心灵愈加明净。鸿雁的羽毛悠然地渡过清冷的影子。窗前折桂的人在仰望月宫,蟋蟀在悄悄吟唱,寒香的花蕊也因寒冷而失去了香气。屏风前春天轮回了几度,聚散无常,且与流光一起照映在银镜中。镜子里映出朱红的容颜,是否能够染上新的霜白?人情的透彻,渐渐形成了美好的境界。只是独自面对黄花和瘦弱的西风,用寂寞来参悟,见到心灵的明澈和本性。

注释

  • 清凉夜色:清新而凉爽的夜晚。
  • 鸿羽:鸿雁的羽毛,象征远方和自由。
  • 蟾宫: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寒蕊:寒冷季节中的花蕊,暗示花香的凋零。
  • 银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镜子。
  • 朱颜:红润的面容。
  • 黄花:菊花,象征高洁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敏燕,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自然与内心的交融,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们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洞仙歌 秋夜》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通过对夜色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无常与孤独的思考。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独与迷茫,诗人通过诗歌寻求心灵的明澈与宁静。

诗歌鉴赏

《洞仙歌 秋夜》是一首充满秋夜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清凉的夜色中,透过自然的静谧,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开篇的“清凉夜色,更秋心明净”便将读者引入一种清静的氛围,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思索。鸿雁的悠然飞过,象征着自由与遥远的理想,而窗前望月折桂的人,隐喻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蛩悄语,寒蕊由他香冷”则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花香的消逝,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的“小心寂寞”与“人情透”则让人意识到,虽然人生聚散无常,但在流光中仍有一种美好的境界等待着被发现。最后,面对黄花与西风,诗人选择以寂寞作为参悟的方式,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思。

整首诗在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之间游走,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邃反思,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凉夜色,更秋心明净:夜色清凉,心情愈加明净,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 鸿羽悠然渡清影:鸿雁自由飞翔,映衬出夜的清冷与静谧。
  • 又窗前折桂人望蟾宫,蛩悄语,寒蕊由他香冷:窗前有人折桂,象征追求理想,蟋蟀低声吟唱,寒冷的花香也逐渐消失。
  • 屏前春几度,聚散无常:春天的轮回几度,人生的聚散无常,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且共流光照银镜:与流光共同映照在银镜中,暗示自我反省。
  • 镜里看朱颜,可染新霜:在镜中看到年轻的面容,能否在新霜中保持青春?
  • 人情透,渐成佳境:人情世故透彻,逐渐形成一种美好的境界。
  • 只独对黄花瘦西风,把寂寞来参,见心明性:独自面对黄花和西风,以寂寞来参悟,见到内心的明澈与本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比作清凉,暗示心灵的澄明。
  • 拟人:蟋蟀“悄语”,赋予其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聚散无常,且共流光照银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冷与宁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思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索。
  • 鸿羽:代表自由与远方的理想。
  • 蟾宫:月亮的意象,象征神秘与美好。
  • 黄花:菊花,代表孤独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蕊”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花蕊
    B. 寒冷的水
    C. 寒冷的风
    答案:A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生无常与孤独
    C. 爱情
    答案:B

  3. 诗中的“镜里看朱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青春的思考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李白《静夜思》
  3.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感,但强调了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洞仙歌 秋夜》共同探讨孤独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现代诗人研究》
  3.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