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车驾画竹》
时间: 2025-01-19 18:1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黄车驾画竹 何景明 〔明代〕
画竹忌屈不忌直,息斋由来有笔力。 今之画图几百年,人间尚自留真墨。 空堂昼挂风雨寒,明灭纤雾生微澜。 细观见竹不见画,何时石上削此三琅玕。 八闽高士黄司马,平生好文兼爱画。 碧草停珂夏省中,白云捲幔晴窗下。 每逢宾客出评品,遂使破素增高价。 开图似惜孤鸾丛,胡为写置荆棘中。 君不见洞庭之上潇湘岸,翠筱脩篁沙草乱,凤凰不栖鹧鸪怨。
白话文翻译
画竹忌讳弯曲而不忌讳直挺,息斋的画竹向来有力。 如今的画作已有几百年历史,人间依然保留着这真迹。 空堂中白昼挂着风雨的寒意,明灭的细雾生出微澜。 仔细观看只见竹不见画,何时在石上削出这三根琅玕。 八闽的高士黄司马,平生既好文又爱画。 碧草停珂在夏省中,白云卷幔在晴窗下。 每逢宾客来评品,使得破旧的素绢增值。 展开画卷似怜惜孤鸾丛,为何将它们画在荆棘中。 君不见洞庭之上潇湘岸,翠竹修篁沙草乱,凤凰不栖鹧鸪怨。
注释
- 息斋: 指元代画家李衎,号息斋道人,擅长画竹。
- 琅玕: 指美玉,此处比喻竹子。
- 八闽: 指福建。
- 黄司马: 指黄车驾,司马是官职名。
- 碧草停珂: 形容草地上停着的车马。
- 白云捲幔: 形容窗帘卷起,窗外白云飘过。
- 孤鸾丛: 比喻孤独的竹子。
- 潇湘岸: 指湖南的潇湘地区,以风景秀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沙,明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与李梦阳并称“李何”,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景明为黄车驾的画竹作品所作的题诗。黄车驾是明代福建的一位高士,既好文又爱画。何景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黄车驾画竹技艺的赞赏,同时也抒发了对画中竹子孤独处境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车驾画竹的描绘,展现了画中竹子的生动形象和孤独境遇。诗中“画竹忌屈不忌直”一句,既是对画竹技艺的评价,也是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何景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和孤独,以及它们在荆棘中的无奈。最后,诗人以洞庭潇湘的景色作比,进一步强化了画中竹子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画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美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竹忌屈不忌直: 强调画竹时应避免弯曲,而应追求直挺,这是对画竹技艺的要求。
- 息斋由来有笔力: 赞扬息斋(李衎)的画竹技艺有力。
- 今之画图几百年: 指出这幅画已有几百年历史,仍被珍藏。
- 空堂昼挂风雨寒: 描绘画中竹子在风雨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细观见竹不见画: 强调画中竹子的逼真,几乎让人忘记这是画。
- 八闽高士黄司马: 介绍画的主人黄车驾,是一位高士。
- 碧草停珂夏省中: 描绘黄车驾的生活环境,充满文人气息。
- 开图似惜孤鸾丛: 表达对画中孤独竹子的同情。
- 君不见洞庭之上潇湘岸: 以洞庭潇湘的景色作比,强化画中竹子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琅玕”比喻竹子,“孤鸾丛”比喻孤独的竹子。
- 拟人: “风雨寒”赋予风雨以人的情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画竹忌屈不忌直”中的“忌屈”与“忌直”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黄车驾画竹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美的赞赏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 美玉,比喻竹子,象征高洁。
- 风雨寒: 描绘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象征孤独和坚韧。
- 孤鸾丛: 比喻孤独的竹子,象征孤独和不被理解。
- 潇湘岸: 以洞庭潇湘的景色作比,强化画中竹子的孤独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息斋”是指哪位画家? A. 李衎 B. 黄车驾 C. 何景明 D. 王维
-
诗中“画竹忌屈不忌直”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画竹时应避免弯曲 B. 画竹时应追求直挺 C. 画竹时应避免直挺 D. 画竹时应追求弯曲
-
诗中“孤鸾丛”比喻什么? A. 孤独的竹子 B. 孤独的人 C. 孤独的鸟 D. 孤独的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郑板桥的《竹石》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郑板桥的《竹石》与何景明的《题黄车驾画竹》都以竹子为题材,但前者更注重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后者则更强调竹子的孤独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画家辞典》
- 《何景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