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临淮舟次集唐》

时间: 2025-01-08 00:14:09

不见有人烟,人烟隔水见。

寒苇露船灯,野火明沙岸。

月晚树阴多,浦迥湘云捲。

坐看云起时,吴山中路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临淮舟次集唐
作者:董以宁 〔明代〕

不见有人烟,人烟隔水见。
寒苇露船灯,野火明沙岸。
月晚树阴多,浦迥湘云捲。
坐看云起时,吴山中路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看不见有人烟,只有隔着水面才隐约见到些许人影。寒冷的芦苇旁,船上点着灯火,岸边的沙滩上野火闪烁。夜晚的月色洒下,树影斑驳,水边的云层被风卷起。坐在这里静静地看着云彩升起,吴山之间的道路似乎已断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人烟:指人居住的地方或有人活动的迹象。
  • 寒苇:寒冷季节的芦苇,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 露船灯:船上的灯光,照亮夜晚的水面。
  • 野火:自然的火焰,给沙岸带来生机。
  • :江河的岸边。
  • 湘云:指湘江上空的云朵。
  • 坐看云起:坐着观看云彩的升起。
  • 吴山:指位于江南的山脉,象征着江南的美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山”,与江南的吴地风光有关,是许多文人墨客所赞美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诗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生查子•临淮舟次集唐》创作于舟行临淮之际,诗人借助舟船之游,抒发寂寞的思绪,结合自然景象,表达对人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临淮舟次集唐》通过描绘夜晚的舟行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的“不见有人烟”便设定了一个寂静的基调,诗人在舟上独自漂泊,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冷清。接着“寒苇露船灯,野火明沙岸”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寒冷的芦苇旁,船上微弱的灯光与岸边偶尔燃起的野火,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寂却又不乏生机的美感。

“月晚树阴多,浦迥湘云捲”则将景色引向更深的意境,月光洒下,树影摇曳,湘江的云彩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最后一句“坐看云起时,吴山中路断”,诗人静坐观云,心中却感到与世隔绝,仿佛吴山之间的路已然断绝。这里不仅表露出一种孤独感,也体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迷茫。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层递进,情感的表达上细腻入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有人烟”意指周围空旷,孤独的环境。
  • “人烟隔水见”则暗示尽管人影可见,仍感到隔阂。
  • “寒苇露船灯”描绘了寒冷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船灯照亮了黑暗。
  • “野火明沙岸”则增添了生动的细节,暗示着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 “月晚树阴多”表现出夜晚月光的柔和,树影重重。
  • “浦迥湘云捲”描绘了水边的景象,云朵随着风飘动,充满动感。
  • “坐看云起时”反映出诗人静坐时的思考与观察。
  • “吴山中路断”则表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苇露船灯”形象地描绘了寒冷与孤独。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寒苇/野火”,“月晚/浦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烟:象征人际关系与社会的联系。
  • 寒苇:象征自然的冷漠与孤独。
  • 船灯: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微光。
  • 野火:象征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月晚:象征宁静与思索的时刻。
  • :象征流动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见有人烟”中“人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人居住的地方
    C. 人的活动迹象
    D. 以上皆是

  2. 在诗中,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孤独感?
    A. 船灯
    B. 烟火
    C. 湘云
    D. 以上皆是

  3. 诗中“吴山中路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绝望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豪放,情感激昂;而董以宁的《生查子》则更显细腻与沉静,情感内敛,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