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上方晚眺》

时间: 2025-01-01 14:35:03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

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提寺上方晚眺
白居易〔唐代〕

楼阁高低树浅深,
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
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
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
长得逍遥自在心。


白话文翻译:

在菩提寺上远眺,看到楼阁高低错落,树木稀疏深浅不一。山的光影和水的色彩都在暮色中显得沉沉。嵩山的烟雾如同半卷青色的幕布,伊水的波浪像铺展的绿绮被。飞鸟在黄昏时分归巢,我在此极目远眺,感受着远方的风带来的惬意。谁能想到我身处权贵之中,却依然能拥有这份逍遥自在的心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阁:高楼和阁楼,指寺庙建筑。
  • 高低树浅深:形容楼阁和树木的高低、稀疏、浓密。
  • 山光水色:山的光辉与水的色彩。
  • 暝沉沉:夜色逐渐浓厚,变得昏暗。
  • 嵩烟:指嵩山的烟雾。
  • 青绡幕:青色的轻纱幕,形容烟雾弥漫的柔和景象。
  • 伊浪:指伊河的流水。
  • 绿绮衾:绿色的绣被,形容平铺的水波如被子一般。
  • 飞鸟灭时:飞鸟归巢的时刻。
  • 远风:远处吹来的风。
  • 簪缨:指权贵的象征,如帽子上的簪子和衣服上的缨带。
  • 逍遥自在心:自由自在的心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太多直接的历史典故,但“逍遥自在”可以理解为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常以平民视角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菩提寺上方晚眺”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诗人退隐江州,身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内心对逍遥自在的渴望与追求使得这首诗产生。诗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内心情绪的交融,反映出他对人生与权贵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提寺上方晚眺》是白居易在寺庙中所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楼阁与树木的高低变化,山水在夕阳的映衬下沉静而神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这种意象不仅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两句,诗人通过飞鸟归巢的意象,表达了在黄昏时分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思考。这里的“开襟”暗示了一种放下繁杂、心灵自由的状态,正是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则揭示了诗人在权贵的生活中,依然渴望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丰满。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社会地位与内心自由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阁高低树浅深:通过对建筑与自然的对比,展现出景色的层次感。
  • 山光水色暝沉沉: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沉重,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 嵩烟半卷青绡幕:运用比喻,将山间的云烟比作青色的幕布,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伊浪平铺绿绮衾:将水波比作绣被,形象地传达了流水的柔和。
  • 飞鸟灭时宜极目:飞鸟归巢的时刻,适合远望,寓意着对自由的向往。
  • 远风来处好开襟:远方的风吹来,令人心情舒畅,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谁知不离簪缨内:反映出身为权贵的无奈,表达对社会地位的思考。
  • 长得逍遥自在心:最终强调内心的自由和对生活的领悟,达到了心灵的逍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等,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物品进行比喻,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诗句多为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 排比:如“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两组意象的排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和对社会地位的思考,表达了在繁华背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的情感在于对权贵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心境的渴望,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着权贵与繁华。
  • :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山光水色: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飞鸟:象征自由与归属。
  • 远风:代表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丰富了整首诗的层次和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鸟灭时”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深夜
  2. “嵩烟半卷青绡幕”中的“青绡幕”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天空
    • B. 山水
    • C. 云雾
    • D. 风
  3.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心境的渴望?

    • A. 名利
    • B. 逍遥自在
    • C. 权势
    • D. 富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终南别业》(王维):展现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菩提寺上方晚眺》:同样描写自然,但杜甫的诗更多传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白居易则是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展现了唐诗丰富的内涵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