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亭》

时间: 2025-01-19 19:53:23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花亭
白居易 〔唐代〕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地方,朱红的栏杆映衬着凉爽的风,正值八月初。山的轮廓像岘山的顶端,江水的颜色如同桐庐的景色。乘船可到佛寺,人们的家就靠近水边居住。高高的亭子上依旧有明月,今晚我该如何安宿呢?

注释:

  • 朱槛:指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美丽的景致。
  • 空虚:形容环境的空旷,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岘首:岘山的山顶,意指高耸的山体形状。
  • 桐庐:指桐庐,地名,以其山水著称,象征优美的自然景观。
  • 佛寺:指寺庙,表示信仰与宁静的地方。
  • 枕水居:比喻居住在水边,形容生活环境的优美。
  • 高亭:指高高的亭子,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情怀。
  • 宿何如:意为“今晚该如何安顿”,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典故解析:

  • 桐庐:历史上以山水秀丽而著称,是许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地方。
  • 佛寺:在唐代,寺庙是文人修身养性、寻求灵感的重要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真意切而著称,常常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社会的关怀。白居易的作品多以叙事和抒情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百花亭》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白居易借此诗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色与情感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百花亭》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引入,展现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一处幽静的环境。接下来的“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山水的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中提到“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流露出一种人间仙境的理想。而最后两句“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沉思,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增加了诗的哲理性与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生命的感悟,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宁静的环境,朱槛和凉风给人以清新之感。
  • 第二联通过山水的比喻,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第三联则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
  • 最后两句引入了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增添了诗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形如岘首”,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状。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展现出诗人的语言技巧。
  • 拟人:通过“凉风”来描绘环境的清凉,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对归宿的追求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槛:象征美好与宁静。
  • 凉风:象征清新与舒适。
  • 山形:象征自然的伟岸与雄壮。
  • 江色:象征流动与柔美。
  • 佛寺:象征心灵的宁静与寄托。
  • 高亭: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花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江色似桐庐”意图表达什么?

    • A. 描绘山水美景
    • B. 说明水的颜色
    • C. 引用历史典故
    • D. 表达个人情感
  3. 诗的最后一句“今夜宿何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归宿的迷茫
    •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百花亭》与王维《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白居易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加专注于自然的静谧与安宁。王维的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禅意,而白居易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