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荅诗十首 其七 和松树》
时间: 2025-01-14 18:0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高高的山上挺拔的松树,松树在阳光下生机勃勃,直插云霄,枝条长达百尺。而在尘埃弥漫的土地上,槐树成双成对地夹在宽阔的道路两旁,摇曳的枝叶也显得平常。八月的白露时节,槐树的叶子逐渐泛黄,到了岁末,满山的雪覆盖了大地,松树依然青翠苍劲。松树就如同君子的心志,坚贞不屈;而槐树则像小人的面目,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大家都知道松树比槐树更为高贵,因此我希望在路旁种植松树。虽然种下的瑶草不一定芳香,但松树可以被砍伐成栋梁,献身为君主建造明堂。否则,终老一生,死在南岗,不愿意像那些枝叶低垂的槐树那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森耸:形容树木高大挺拔。
- 漠漠: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
- 婆娑:形容树影摇曳的样子。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秋季的天气变化。
- 郁青苍:形容松树色泽浓郁的青色。
- 君子:指高尚的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松树和槐树,分别象征了高洁和低贱的品德。松树常被视为“君子”,而槐树则常象征“小人”。这种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人格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和荅诗十首》是白居易在晚年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道德和自然的思考,尤其是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达了他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与槐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与反思。松树高大挺拔,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君子之心,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品德与操守;而槐树则低垂,象征着小人随波逐流,缺乏坚定的信念。诗中的意象鲜明,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白居易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传达了对人格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君子应坚定不移,追求更高的理想。通过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槐树的批判,反映了社会中价值观的多元与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亭山上松:描绘松树高耸的形象。
- 一一生朝阳:松树在阳光下生机勃勃。
- 森耸上参天:松树直插云天,气势磅礴。
- 柯条百尺长:枝条生长得极为长大。
- 漠漠尘中槐:槐树在尘埃弥漫的环境中。
- 两两夹康庄:槐树成对夹在宽阔的道路两旁。
- 婆娑低覆地:槐树的枝叶低垂,摇曳不定。
- 枝干亦寻常:槐树的外观也显得平常无奇。
- 八月白露降:描绘时节的转换。
- 槐叶次第黄:槐树的叶子逐渐变黄。
- 岁暮满山雪:岁末时白雪覆盖大地。
- 松色郁青苍:松树依旧青翠,充满生机。
- 彼如君子心:松树象征君子的坚定和高尚。
- 秉操贯冰霜:比喻松树的品德如冰霜般坚贞。
- 此如小人面:槐树则象征小人的性格。
- 变态随炎凉:小人的态度随环境而改变。
- 共知松胜槐:大家都知道松树比槐树更高贵。
- 诚欲栽道傍:希望在路旁种植松树。
- 粪土种瑶草:即使种下瑶草,终究不会芳香。
- 尚可以斧斤:松树可以砍伐成为栋梁。
- 杀身获其所:为君主献身,建功立业。
- 为君构明堂:为君主修建明堂。
- 不然终天年:否则将终老一生。
- 老死在南冈:死在南岗,毫无作为。
- 不愿亚枝叶:不愿意像槐树那样低下。
- 低随槐树行:随和环境,低调而卑微。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松树和槐树的对比,增强了主题的鲜明性。
- 比喻:将松树与君子、小人与槐树的比喻,深化了思想内容。
- 拟人:赋予植物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树与槐树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强调了高尚与低贱、坚韧与软弱之间的差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高洁坚贞的品德。
- 槐树:象征低贱、随波逐流的人格。
- 朝阳:象征生机与希望。
- 雪:象征寒冷与严酷。
- 瑶草:象征美好却不切实际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亭亭山上松”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小人的面目
B. 君子的心志
C. 自然景观
D. 生活的艰难 -
在诗中,槐树被描绘为怎样的形象?
A. 高洁
B. 坚韧
C. 低贱随和
D. 坚强 -
诗人希望在路旁种植什么树?
A. 槐树
B. 柏树
C. 松树
D. 桃树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和荅诗十首 其七》和王之涣的《登高》均通过自然景观传达感情,但白居易更注重对品德的探讨,而王之涣则更多描绘壮丽的山河。这种对比反映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