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时间: 2025-01-04 09:17:17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赵以夫 〔宋代〕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丝巾藏着心事,红楼中欢宴至深夜,无暑气侵扰。在竹林边荷塘外再次相逢,却又如浮云般飘散。锦笺上的墨迹尚湿,珠饰的香气未散,徒增千缕闲愁。思量起来,我们不像牛郎织女,还能一年一度相会。

注释:

  • 翠绡:翠绿色的丝巾,此处指女子。
  • 红楼:华美的楼阁,常指女子居所。
  • 沈沈:深沉,此处指夜深。
  • 竹边荷外:指幽静的自然环境。
  • 锦笺:华美的信笺。
  • 珠香:珠饰的香气。
  • 鹊桥人:指牛郎织女,传说中每年七夕通过鹊桥相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以夫,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七夕节所作,赠予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相思之情的共鸣,同时也抒发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作品以七夕为背景,通过对“翠绡”、“红楼”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雅而深情的氛围。诗中“竹边荷外再相逢”一句,既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又隐含了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哀愁。结尾“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则巧妙地将现实与传说对比,抒发了对长久分离的无奈和对短暂相聚的珍惜。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婉约,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绡心事”:以“翠绡”喻指女子,暗示其内心的情感。
  • “红楼欢宴”:描绘了欢聚的场景,但夜深无暑,又暗含离别的预感。
  • “竹边荷外再相逢”:自然环境的描绘,增添了诗意,同时也暗示了相聚的难得。
  • “又还是浮云飞去”:比喻相聚的短暂,如同浮云般易逝。
  • “锦笺尚湿”:暗示了刚刚写下的书信,情感尚未冷却。
  • “珠香未歇”:珠饰的香气未散,象征着女子的存在。
  • “空惹闲愁千缕”: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无尽愁绪。
  • “寻思不似鹊桥人”:将现实与传说对比,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无奈。
  • “犹自得一年一度”:虽然不如牛郎织女,但至少还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飞去”比喻相聚的短暂。
  • 对仗:如“锦笺尚湿,珠香未歇”。
  • 拟人:如“翠绡心事”,将丝巾拟人化。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七夕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短暂相聚的珍惜和对长久分离的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绡:象征女子的情感。
  • 红楼:象征欢聚的场景。
  • 竹边荷外:象征幽静的自然环境。
  • 锦笺:象征书信,传递情感的媒介。
  • 珠香:象征女子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翠绡”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丝巾 B. 翠绿的竹子 C. 翠绿的荷塘 D. 翠绿的山峰

  2. “锦笺尚湿”暗示了什么? A. 书信刚刚写完 B. 书信已经干了 C. 书信被水打湿 D. 书信被火烧过

  3. 诗中的“鹊桥人”指的是谁? A. 牛郎织女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友人 D. 诗人的爱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以七夕为背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抒发了对爱情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两者都以七夕为背景,但杜牧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而赵以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以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赵以夫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