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房问法》

时间: 2024-12-29 17:22:08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白话文翻译:

岁月如流水般一天天流逝,世间的事情何时才能有个终结?我尝试向东林的禅师请教,希望能将内心修炼得如同琉璃般清澈透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年:指如流水般逝去的岁月。
  • 了时:终结的时候。
  • 东林:指东林寺,著名的佛教寺院。
  • 禅伯:指禅师,佛教中的高僧。
  • 心地:指内心、心境。
  • 琉璃:一种透明、坚硬的宝石,这里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典故解析:

  • 东林问禅伯:东林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禅伯即禅师,指在东林寺修行的佛教高僧。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求教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人希望通过向禅师请教,修炼内心,达到心如琉璃的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首句“流年一日复一日”以流水喻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次句“世事何时是了时”则进一步抒发了对世事无常、难以终结的感慨。后两句“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清澈透明的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蕴丰富,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流年一日复一日”:以流水喻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 第二句“世事何时是了时”:抒发了对世事无常、难以终结的感慨。
  • 第三句“试向东林问禅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求教的愿望。
  • 第四句“遣将心地学琉璃”: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清澈透明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流年”比喻流逝的岁月,以“琉璃”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 拟人:将岁月拟人化为“流年”,赋予其无情流逝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内心的修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年:比喻流逝的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 琉璃: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流年”比喻什么? A. 流逝的岁月 B. 清澈的河水 C. 无情的命运 D. 美丽的风景

  2. 诗中的“琉璃”比喻什么? A. 清澈透明的心境 B. 坚硬的宝石 C. 美丽的风景 D. 无情的命运

  3. 诗人希望通过向谁请教来修炼内心? A. 禅师 B. 道士 C. 儒生 D. 医生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离别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继的《安公房问法》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内心修炼的向往,但张继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佛教禅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继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继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