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日日涨黄沙,供佛床头始见花。寒食清明好时节,年年憔悴独离家。
白话文翻译:
每天东风吹拂,黄沙渐渐上涨,供奉佛像的床头开始绽放花朵。寒食与清明是美好的时节,但我年年都在外漂泊,感到憔悴与孤独。
注释:
- 东风:指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黄沙:指沙土,通常用来形容荒凉或干旱的环境。
- 供佛床头:供奉佛像的地方,床头是指供桌的上方。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的日子。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节日,踏青扫墓,缅怀先人。
- 憔悴:形容因忧愁、思念而显得消瘦、疲惫。
- 离家:远离故乡,身在异乡。
典故解析:
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代表着春暖花开、踏青扫墓的时节。这两个节日与祭祖、追思先人密切相关,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筠(约1048-1112),金朝诗人,字子明,号静庵。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结合个人生活与自然景观,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寒食和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大安寺的试院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因身处异乡,倍感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节日的冷清感受。
诗歌鉴赏:
《大安寺试院中寒食》是一首深刻表达思乡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东风日日涨黄沙”,描绘出春天的到来,黄沙的上涨是自然的变化,但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无情。接着提到“供佛床头始见花”,在庄严的佛堂中,花朵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然而,诗人却在这种美好时节中感到孤独和憔悴,反映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节日的无奈。
而“寒食清明好时节,年年憔悴独离家”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在这两个传统节日中,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孤独与思念。虽然春光明媚,但心中的愁苦却愈发明显。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表现了对故乡、家人和生活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日日涨黄沙:描绘春天的东风带来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供佛床头始见花:表现出宗教与自然的结合,佛教的宁静与春天的生机共存。
- 寒食清明好时节:提到两个传统节日,暗示着节日的气氛。
- 年年憔悴独离家: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展现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结合,例如用“东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对仗:如“寒食清明”,使语言更加对称美。
- 拟人:花与东风的描绘,使自然富有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节日的孤独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家乡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黄沙:暗示孤独与荒凉。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寒食、清明:传统节日,承载着对故去亲人的追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哪两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端午节
- D. 元宵节
- 答案:B
-
填空题:诗人通过“东风日日涨黄沙”表现了____的主题。
- 答案:时间的流逝。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供佛床头始见花”是描述春天的景象。
- A. 正确
- B. 错误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与对家国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庭筠与李白:两位诗人均表现思乡之情,但王庭筠在细腻之中更显孤独,李白则更为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