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寄长安子》
时间: 2025-01-20 01:3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寄长安子
作者: 马钰 〔元代〕
洞中日月无朝夕,
晃朗云衢通宝陌。
上明紫脑承三清,
下照黄河常五色。
自然霞结玲珑宅,
内有长生三岛客。
未彰云外去时踪,
已到眼前来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在这个洞天福地里,日月的交替不再存在,悠然自得的氛围弥漫着云天之间,通向宝贵的道路。上面明亮的紫色光辉承载着道教的三清,下面的黄河则常常闪耀着五彩的光辉。自然而然,霞光将这个精致的宅邸装点得如同玲珑玉器,里面居住着长生的三岛神仙。虽然云外的行踪尚未显现,但它们早已在眼前显现出来。
注释:
- 洞中日月无朝夕:指在洞中,时间的流逝如同没有白天和黑夜一样,表示一种超然的状态。
- 晃朗云衢通宝陌:云层明朗,通向美好的道路。
- 上明紫脑承三清:指天空的紫色光芒,象征道教的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 下照黄河常五色:黄河常常闪耀着五种颜色,象征着丰饶和美丽。
- 自然霞结玲珑宅:自然的霞光将宅邸装点得精致美丽。
- 长生三岛客:指居住在三岛的长生不老的仙人。
- 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虽然云外的行踪尚未可见,但它们的存在已经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诗人及道教人物,世称“马真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哲学,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对洞天福地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寄长安子》通过描绘一个超脱于世俗的洞天仙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日月无朝夕”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越时间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渴望。紫色和五色的光辉,象征着道教的神秘与丰盛,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追求。
诗中“自然霞结玲珑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世俗的排斥。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则表达了这种理想生活的瞬间显现,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中日月无朝夕: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时间在这里静止。
- 晃朗云衢通宝陌:云端的道路明朗,通向幸福美好的归宿。
- 上明紫脑承三清:上方的紫光象征着道教的三清,传达了道教的悠远思想。
- 下照黄河常五色:黄河的五色光辉,象征着大自然的丰富及生机。
- 自然霞结玲珑宅:自然的霞光将宅邸装点得如同玉器一般,寓意着美的和谐。
- 内有长生三岛客:长生的仙人在此居住,传递出一种追求永恒的精神。
- 未彰云外去时踪:虽然云外的踪迹未显现,暗示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
- 已到眼前来显:但这种理想早已在心中显现,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道教理想结合,形成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运用日月、云霞等意象,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云衢:象征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
- 紫脑:象征道教的高深哲学。
- 黄河: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机。
- 霞光:象征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象。
- 三岛客:象征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日月无朝夕”是什么意思?
A. 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B. 诗人对时间的超脱
C.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
D. 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长生三岛客”代表了什么?
A. 人间的繁华
B. 追求永恒与理想的生活
C. 道教的教义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世俗的排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不同的是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江水和月亮为意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风格与马钰的道教理念相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