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幽愤》
时间: 2025-01-01 11:2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
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
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
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
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初秋时节,天气渐冷,夕阳西下,霜气弥漫。白天阴冷无光,兰膏(香膏)也因此而消散。诗人感叹,自己虽身在台中,却仍心系天命,追随楚国的大夫,谁来为我清洗这心中的苦闷?匆匆而过的路途犹如鬼方,不允许我在双阙(宫门)前停留。经过这里仿佛进入了他乡,脚步轻盈如同遗留下的足迹。八月的黄草开始生长,洪水涌入云霄般的热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到灵魂危殆,客居他乡只能悼念空虚的骨节。千年的瘴江水,恨意的声音绵延不绝。
注释:
- 繁霜:指秋霜,象征天气转冷。
- 朱火:夕阳的光辉,形容晚霞。
- 兰膏:指香料或香膏,代表美好事物。
- 执天宪:指维持法律与正义,形象化诗人的理想追求。
- 楚大夫:指古代楚国的士大夫,代表理想与追求的对象。
- 双阙:指宫殿的门,象征权力与荣耀。
- 黄草:象征秋天的到来。
- 瘴江:指瘴气弥漫的江流,象征危险与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较少,主要以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续幽愤》创作于唐代,正值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面临着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冲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续幽愤》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描绘了秋霜与晚霞交织的美丽景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冷清与孤寂。诗中的“兰膏坐销歇”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诗人在“惟公执天宪”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正义的执着,虽然身处台中,但心向楚国大夫,向往着高尚的理想与追求。他在诗中不断反问,谁来为我解忧?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当下困境的无奈与愤懑。
后半部分的意象如“匆匆鬼方路”、“过门似他乡”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秋草的生长和洪水的涌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苦难的交织。最后的“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与无尽的悲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繁霜作阴起:秋霜降临,天气变冷。
- 朱火乘夕发:夕阳的红光映照大地,形成美丽的晚霞。
- 清昼冷无光:白天阴冷,缺乏阳光。
- 兰膏坐销歇:香膏因环境变化而消散,象征美好的事物失去。
- 惟公执天宪:诗人强调理想与正义的追求。
- 身是台中杰:身处高位却感到无所依靠。
- 一逐楚大夫:追随理想,想为楚国大夫效劳。
- 何人为君雪:质问谁来为自己解忧。
- 匆匆鬼方路:行走在陌生而匆忙的路途。
- 不许辞双阙:无法停留在宫阙,象征对权力的无奈。
- 过门似他乡:经过这里就像来到异乡。
- 举趾如遗辙:行走的步伐似乎留下了痕迹。
- 八月黄草生:秋天的黄草开始生长。
- 洪涛入云热:形象地描绘着热浪与洪水的交织。
- 危魂没太行:灵魂面临危机,感到无助。
- 客吊空骨节:在异乡哀悼自己空虚的灵魂。
- 千年瘴江水:历史悠久的瘴江水,象征着持久的苦楚。
- 恨声流不绝:流淌的怨恨之声绵延不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朱火乘夕发”比喻晚霞。
- 拟人:如“兰膏坐销歇”,表现物体的情感。
- 对仗:如“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的愤懑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表现了强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凋零与孤独。
- 夕阳:代表美好与短暂。
- 兰膏:象征美好的追求。
- 楚大夫:理想与高尚的追求。
- 黄草:秋天与生命的延续。
- 瘴江水:历史的苦难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续幽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曹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朱火乘夕发”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清晨的雾
- B. 晚霞
- C. 冬雪
- D. 夏雨
-
“危魂没太行”意指什么?
- A. 身体健康
- B. 灵魂面临危机
- C. 物质富裕
- D. 回归故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续幽愤》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但杜甫在《春望》中更多地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的情感,而曹邺则更加注重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