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友人幽居
作者: 殷尧藩 〔唐代〕
身坐众香国,
蒲团诗思新。
一贫曾累我,
此兴未输人。
陋巷谁为俗,
寒窗不染尘。
石斋盟四友,
年下顿生春。
白话文翻译:
坐在满是香气的地方,
蒲团上思绪飞扬。
一贫如洗曾让我困扰,
但这份兴致却无人能比。
陋巷之中,谁在乎世俗的眼光?
寒窗之下,不沾染一丝尘埃。
在石斋中与四位朋友结下盟约,
在这岁末时节,心中顿时感到春意盎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众香国:指的是香气四溢的地方,象征着宁静而美好的环境。
- 蒲团:一种用于坐的垫子,通常用于禅修或写作。
- 一贫:指贫困,强调物质上的匮乏。
- 陋巷:形容简陋的巷子,暗指生活环境的清贫。
- 寒窗:象征着孤独的求学或创作环境。
- 石斋:石头筑成的书斋,代表清幽的读书或写作之所。
- 年下:年末时节,暗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累。
典故解析:
- 盟四友:在古代文人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常见的行为,代表着友谊和共同追求的精神。
- 寒窗苦读:出自古代读书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强调了知识和修养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友情和人生哲理,尤其擅长抒发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友人隐居之际,诗人反映了自己在清贫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开篇就以“身坐众香国”引入,描绘出一种幽静而芳香的环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接下来的“蒲团诗思新”,不仅展现了诗人坐在蒲团上思索的情景,也暗示了他在此环境中获得的灵感与创作的冲动。
诗中提到“一贫曾累我,此兴未输人”,反映出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淡然和对精神追求的珍视。他不再为物质的缺乏而感到困扰,而是将目光投向内心的快乐与情感的交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陋巷谁为俗,寒窗不染尘”句式对比鲜明,诗人以陋巷和寒窗的意象,强调了他对于世俗观念的超脱,表现出一种“清贫不俗”的生活观念。最后两句“石斋盟四友,年下顿生春”则是全诗的高潮,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美好的祝愿,象征着在清寒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春的气息,体现出在友谊和诗意中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展现了殷尧藩对生活的哲思与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坐众香国:坐在芬芳四溢的地方,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蒲团诗思新:在蒲团上,思绪如泉涌般新鲜而富有创意。
- 一贫曾累我:贫穷的现实曾令我烦恼,但我已释然。
- 此兴未输人:这种精神的兴致无人能比,体现出内心的满足。
- 陋巷谁为俗:身处简陋的环境,但不在乎世俗的评价。
- 寒窗不染尘:在静谧的书房中,心灵的纯净无染。
- 石斋盟四友:在书斋中与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
- 年下顿生春:在岁末时刻,心中涌起春的温暖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众香国”比作宁静优雅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陋巷谁为俗,寒窗不染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石斋和春天象征着友谊和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贫环境中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重视。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众香国: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的环境。
- 蒲团:代表着内心的静谧与创作的空间。
- 陋巷:体现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与超脱。
- 寒窗:象征着孤独的学习与思考。
- 石斋:代表着友谊和知识的聚集地。
- 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蒲团”指的是什么?
A. 坐垫
B. 床铺
C. 桌子
D. 椅子 -
“一贫曾累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友谊的渴望
B. 对贫困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时间的珍惜 -
“陋巷谁为俗”中“俗”指的是什么?
A. 生活方式
B. 社会风气
C. 个人品德
D. 文化背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殷尧藩与王维的作品,前者更侧重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后者则注重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沉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 殷尧藩相关的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