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席上赠舞柘枝妓》

时间: 2025-01-19 19:45:03

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舞柘枝。

坐满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双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太守青娥女,
流落长沙舞柘枝。
坐满绣衣皆不识,
可怜红脸泪双垂。

白话文翻译:

姑苏的太守有一位美丽的青娥女,她因流落他乡而在长沙舞蹈柘枝曲。周围坐满了华丽的衣服,却没有人认出她的身份,真让人心疼,她的红脸上泪水双垂。

注释:

  • 姑苏:古代苏州的别称。
  • 太守:指地方官员。
  • 青娥:美丽的女子。
  • 流落:流亡,漂泊。
  • 长沙:古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 柘枝:古代一种曲子,流行于南方。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通常是富贵人家的服饰。
  • 红脸:形容女子的面颊红润,常用于形容美丽,但在此处暗含悲伤。

典故解析:

  • 青娥:在古代,青娥常指美丽的女子,尤其是那些因命运多舛而流落他乡的女子,代表了悲剧的美。
  • 柘枝:柘枝曲是古代一种流行的乐曲,常用于宴席中,象征欢乐与悲伤的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字元翼,号少游,江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兼有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许多士人因战乱或政局不稳而漂泊四方,诗人通过对一位青娥女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潭州席上赠舞柘枝妓》通过对舞妓青娥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怜悯与同情。诗中开头以“姑苏太守青娥女”点明了女子的身份,接着通过“流落长沙”揭示了她因命运的无常而漂泊他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围“坐满绣衣皆不识”,展现出周围人对她的冷漠与无知,增强了诗人对她的同情。而最后一句“可怜红脸泪双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红脸本是美丽的象征,但泪水的垂落却让这份美丽蒙上了悲伤的阴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悲剧,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命运的漠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姑苏太守青娥女:开篇点出女子的身份,暗示她的美丽与高贵地位。
  2. 流落长沙舞柘枝:强调她的悲惨命运,从美丽的太守女沦落到异乡表演。
  3. 坐满绣衣皆不识:描绘周围人群的冷漠,虽身处华丽场景,却对她的身份一无所知。
  4. 可怜红脸泪双垂:用“红脸”与“泪”的对比,展现女子的美丽与悲伤,情感深刻。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丽与悲伤的对比,增强情感冲击力。
  • 拟人:将情感赋予女子,增加其命运的悲剧感。
  • 意象:通过“青娥”、“绣衣”、“红脸”等意象,构建出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青娥女的命运为线索,表达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悲悯,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情的薄凉。

意象分析:

  • 青娥:象征美丽与悲剧。
  • 柘枝:象征欢乐与悲伤的交织。
  • 泪水:象征无奈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女子来自哪个地方?
    A. 长沙
    B. 姑苏

  2. 诗人通过哪种乐曲来表现女子的舞姿?
    A. 高山流水
    B. 柘枝

  3. 诗中“红脸泪双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悲伤

答案:

  1. B. 姑苏
  2. B. 柘枝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情的思考,但关注的是亲情与离别,情感基调不同。
  • 《琵琶行》:描绘了音乐与人生的交织,传递了更多关于命运与艺术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