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白话文翻译:
夕阳映照着江山,宽广的视野让人心旷神怡。
山涧的风呼啸而来,穿过千百条小路,
尽数汇入那长松的悲鸣之声。
井里的蛙鸣仿佛与广阔的海洋和云涛相连,
而远处的鸡鸣声则在高高的天空回荡。
在醉眼朦胧的山顶,望着千峰竞秀,
不禁感叹:世间还有多少微小的事情呢?
注释:
- 江山残照:指夕阳映照下的山河景色。
- 落落舒清眺:形容心情舒畅,远眺的情景。
- 涧壑:山间的溪涧和沟壑。
- 悲啸:指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哀鸣声。
- 井蛙:井里的青蛙,象征狭小的视野。
- 醯鸡:指一种鸡,鸡鸣声远扬。
- 秋毫:微小的事物,暗指世间琐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汝霖,号“山人”,元代著名诗人和文人,擅长词和诗,风格清新高远,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然的美。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太山上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感受的诗词。诗中以太山为背景,展现了山河的壮丽与风景的变化。首句“江山残照”引入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涧壑风来号万窍”,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声音,营造了一种气势恢宏的氛围。诗中的“井蛙”和“醯鸡”则形成鲜明对比,井蛙象征着狭隘的视野,而醯鸡的鸣叫则渲染了高远的天空,寓意着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最后两句“醉眼千峰顶上”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无奈感。整首词不仅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夕阳下的江山景色,给人一种宽广、舒适的感觉。
- 第二句:山间的风声如号角般穿越千条小径,传递着自然的情感。
- 第三句:井里的青蛙声与大海的波涛形成对比,暗指视野的局限。
- 第四句:远高的天空中鸡鸣声回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 第五句:在山顶醉眼朦胧的视野中,感叹世间微小琐事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涧壑风的呼号与松树的悲啸,使自然具有了情感。
- 对仗:如“井蛙瀚海”与“醯鸡日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江山: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
- 残照:夕阳的余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松:代表着坚韧与孤独,寓意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井蛙:象征狭隘的视野与局限。
- 千峰: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山残照”指的是什么?
- A. 日出
- B. 日落
- C. 月明
- D. 星辰
-
“井蛙”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高远
- B. 局限
- C. 自由
- D. 未来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哀伤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清平乐·太山上作》与王维的《鹿柴》均以山水为题材,前者侧重于哲理思考,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