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三》

时间: 2025-01-01 02:09:37

万树梨云凝素缟。

雪后园林,更比花时好。

一任东风寒料峭。

清游肯负西湖道。

玉宇琼楼谁得到。

是处林泉,便是蓬莱岛。

海上仙山终缥缈。

兴来独往乾坤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树梨云凝素缟。雪后园林,更比花时好。一任东风寒料峭。清游肯负西湖道。玉宇琼楼谁得到。是处林泉,便是蓬莱岛。海上仙山终缥缈。兴来独往乾坤小。

白话文翻译:

满树的梨花在云雾中凝结成素白的衣裳。经过雪后的园林,胜过花开的时节。任凭东风寒冷刺骨,游玩时光不会辜负西湖的美景。谁能得到那玉宇琼楼?无论哪里有山水,都是蓬莱仙岛。海上的仙山终究是虚幻遥远。兴致来了,便独自游玩,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

注释:

  • 万树梨云:指满树的梨花,如云般洁白。
  • 素缟:指洁白的丝绸,形容梨花的颜色。
  • 寒料峭:形容寒风刺骨,天气寒冷。
  • 清游:指清闲的游玩。
  • 玉宇琼楼:指仙境般的华丽宫殿。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美好、虚幻的境界。
  • 缥缈:形容虚幻、渺小、不可捉摸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国梨,生于当代,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览西湖时,正值雪后春来,万物复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描绘雪后梨花与园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却又美好的氛围。开篇“万树梨云凝素缟”以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梨花如云、如雪,给人一种宁静与美的感受。接下来的“雪后园林,更比花时好”更是强调了雪后的园林比花开的时节更具魅力,突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清游肯负西湖道”,表现了他在游历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西湖美景的无限向往。接着,诗人又抛出“玉宇琼楼谁得到”,引发人对理想境界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最后几句“兴来独往乾坤小”,表现了诗人独自游玩时的洒脱与从容,尽管外界的美好是虚幻的,但他依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与自在,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在用词上清新脱俗,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树梨云凝素缟:用“万树梨云”形象化梨花的盛景,描绘出一种如云般的洁白之美。
  2. 雪后园林,更比花时好:强调雪后的园林清新脱俗,胜过花开时的繁华。
  3. 一任东风寒料峭:表现诗人对寒风的无畏,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4. 清游肯负西湖道:表达了游玩西湖的愉悦与对美景的珍惜。
  5. 玉宇琼楼谁得到:引发思考,理想的境界是否能够真正获得。
  6. 是处林泉,便是蓬莱岛:强调自然之美,任何地方都有如蓬莱般的仙境。
  7. 海上仙山终缥缈:表示理想和美好是虚幻的,难以捉摸。
  8. 兴来独往乾坤小: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独自享受自然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梨花比喻为“云”,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观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玉宇琼楼”和“蓬莱岛”,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2. :象征宁静与纯洁,给人以清新感。
  3. 西湖:象征美丽与人文,代表诗人对文化与自然的向往。
  4.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追求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树梨云”指的是什么?

    • A. 梨树开花
    • B. 梨花如云
    • C. 梨树的果实
    • D. 梨树的叶子
  2. 诗中提到“玉宇琼楼”,它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现实的困境
    • C. 理想境界
    • D. 自然之美
  3. “兴来独往乾坤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迷茫与困惑
    • B. 自由与洒脱
    • C. 忧愁与思考
    • D. 渴望与追求

答案

  1. B. 梨花如云
  2. C. 理想境界
  3. B. 自由与洒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汤国梨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描绘自然美景,后者则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前者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理想,后者则体现了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析与欣赏》
  •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