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时间: 2025-01-04 10:00:56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白话文翻译:

整天只说话而无声,半夜栖息却又惊醒。
我被关在彩色的笼子里,心中苦闷却又分外清晰。
傍晚起身归巢,思念着春天的伴侣声音。
谁能把这笼子拆掉,让我自由飞翔,畅快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竟日:整日、整天。
  • 语还默:说话却又沉默,形容心情的压抑。
  • 栖复惊:栖息后又惊醒,形容不安定。
  • :被囚禁。
  • 彩翠:指笼子的华丽,包含了美丽却又令人束缚的意思。
  • 归巢思:归家思念,表达人对温暖和自由的渴望。
  • 侣声:伴侣的声音。
  • 拆笼破:拆掉笼子,象征摆脱束缚。
  • 快飞鸣:快乐地飞翔和鸣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鹦鹉的形象和情感,传达了对自由和伴侣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深切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后仕途甚顺,曾任多地官职。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心民生的主题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鹦鹉》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唐朝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诗人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伴侣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鹦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伴侣的思念。诗中,鹦鹉被关在笼中,整日沉默,夜间惊醒,展现了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鹦鹉的苦闷,映射了自己在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尤其是“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一句,既表现出生活的华丽外表下的无奈,也传达了内心的清晰与苦痛。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希冀能打破这种束缚,获得自由和快乐,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渴望。这不仅是鹦鹉的心声,也是诗人自身情感的投射。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小动物的描写,启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竟日语还默:整天说话却默默无声,表现了内心的压抑。
  2. 中宵栖复惊:半夜休息却又惊醒,强调内心的不宁与焦虑。
  3. 身囚缘彩翠:身处华美的笼中,却被囚禁,象征着外表的华丽与内心的苦闷。
  4. 心苦为分明:内心的痛苦却格外清晰,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5. 暮起归巢思:傍晚回到巢中,思念伴侣,表现孤独感。
  6. 春多忆侣声:春天时更思念伴侣的声音,表达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7. 谁能拆笼破:呼唤他人帮助打破囚笼,渴望自由。
  8. 从放快飞鸣:希望能自由飞翔,快乐地鸣叫,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鹦鹉比作被囚禁的灵魂,象征内心的苦闷。
  • 拟人:鹦鹉的情感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和伴侣的渴望,表达了个体在面对束缚时的苦闷,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被束缚的灵魂,代表了对自由的渴望。
  • 彩翠:美丽的外表,暗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象征生命和希望,体现对伴侣的思念。
  • :代表束缚,表示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竟日语还默”的意思是: A. 整天说话
    B. 整天沉默
    C. 整天说话却默默无声
    D. 整天吵闹

  2. 诗中的“彩翠”指: A. 颜色鲜艳的鸟
    B. 华丽的笼子
    C. 花草树木
    D. 美丽的天空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 A. 对伴侣的怀念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鹦鹉》:另一首描写鹦鹉的诗,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思考。
  • 《夜泊牛首寺对青山》:白居易的另一首作品,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鹦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和伴侣的渴望,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生活束缚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自我放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