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崔二十四常侍》
时间: 2025-01-19 19:4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崔二十四常侍
作者:白居易
貂冠初别九重门,
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
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
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
一千年内有崔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二十四常侍的哀悼。诗人回忆与崔君的别离,感叹其高洁的风范已然逝去。尽管在权力和名利的世界中,官爵如浮云般短暂,但崔君的高风亮节却将永存于世,后人仍会铭记他的美德与才华。
注释:
- 貂冠: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地位。
- 九重门:指宫廷的门,暗示崔君的高位。
- 马鬣:马尾,象征丧葬。
- 薤露:指一种草的芳香,常用来形容哀悼的歌曲。
- 旌铭官爵:指官职和名号,形容权利的虚浮。
- 伯伦:指伯伦(即司马相如),有名的古代诗人,常用铲子自祭。
- 元亮:指诸葛亮,著名的历史人物。
- 高风:高洁的风范,意指崔君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民生、政治、爱情等主题,倡导“诗歌应为民众所理解”。
创作背景:
《哭崔二十四常侍》是白居易在崔君去世后写的悼词,表达了对崔君的敬仰及悲痛,反映了唐代官场的复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二十四常侍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白头人事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真谛的追求。诗的开头以“貂冠初别九重门”引入,生动描绘了崔君身为常侍的崇高地位及其与权力的割舍。接着“马鬣新封四尺坟”,则直接点出死亡带来的终结,既有对崔君生前的回忆,也有对他死后的感叹。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薤露歌词非白雪”的对比,表达了对崔君才华的惋惜,说明崔君的歌声如薤露般清香,却无法与白雪的纯洁相提并论,暗示社会对真正才华的忽视和遗忘。而“旌铭官爵是浮云”,则进一步强调了权力的短暂和虚幻,表现了诗人对崇高理想的坚持。
最后两句“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展现了白居易对崔君精神的坚信,认为即使身后不再有人继承他的风范,但他的高洁将永远被铭记。整首诗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貂冠初别九重门:描绘崔君身为常侍的高贵地位,离开宫廷之门的情景。
- 马鬣新封四尺坟:暗示崔君的去世,墓地的封土象征着他生命的结束。
- 薤露歌词非白雪:比喻崔君的才华虽美,却难以被真正认可。
- 旌铭官爵是浮云:表明权力和名利的虚幻短暂,无法持久。
- 伯伦每置随身锸:提及司马相如的祭文,暗示对逝者的追思。
- 元亮先为自祭文:提及诸葛亮,表示对高尚品德的追慕。
- 莫道高风无继者:呼唤后人应继承崔君的高风亮节。
- 一千年内有崔君:强调崔君的精神将被后人铭记。
修辞手法:
全诗采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高低、存亡的对比,深化了主题思想。诗中的“浮云”比喻权力的短暂,与崔君的高风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崔君高洁品德的追忆与赞美,同时也对权力的虚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人性光辉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貂冠:象征高贵地位,暗示权力。
- 马鬣:象征殉葬,体现死亡的沉重。
- 薤露:寓意音乐与才华的美好,象征哀悼。
- 浮云:象征权力和名利的虚幻与短暂。
- 高风:象征崔君的崇高品德与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追悼的对象是谁?
- A. 司马相如
- B. 崔二十四常侍
- C. 诸葛亮
-
诗中“旌铭官爵是浮云”主要表达什么?
- A. 权力的短暂
- B. 音乐的美好
- C. 高风的传承
-
“一千年内有崔君”意思是?
- A. 崔君的精神将永存
- B. 崔君的地位无人能比
- C. 崔君的功业将被遗忘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探讨爱情与失落。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涉及历史与人性,风格独特。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哭崔二十四常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逝去美好与历史沧桑的哀思,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