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时间: 2025-01-04 08:58:59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

无复更思身外事,

未能全尽世间缘。

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
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
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白话文翻译

在斋戒的夜晚,我在纱笼灯下的道场前静坐,白天持斋,夜里打坐禅。此时我已无心再去思念世俗的事务,却又无法完全摆脱世间的牵绊。明天我又打算亲自举杯饮酒,而今晚我却先听理音管弦的乐声。如果方丈能来问候我的病情,那么不妨也让这夜晚散发出花香的气息。

注释

  • 纱笼:一种轻薄的帷幕,用于隔离或装饰。
  • 道场:指修行的场所,通常是寺庙。
  • 持斋:指断绝饮食,进行宗教的斋戒。
  • 坐禅:一种禅宗修行方法,通过坐静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 方丈:指寺庙的住持和尚。

典故解析

  • 持斋:在佛教和道教中,斋戒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象征着对身心的净化。
  • 坐禅:源于禅宗,强调通过静坐来领悟佛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怀人性的诗歌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道场中进行宗教修行和反思,表达了他在斋戒和静坐中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白居易在斋戒和静坐中的深刻思考。诗中从“纱笼灯下”的细腻场景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持斋与坐禅,逐渐抛却了世间的纷扰,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诗人坦承自己“未能全尽世间缘”,这表明他对人世间的牵挂与无法割舍的情感。

接下来的“明朝又拟亲杯酒”,显示了诗人即便在修行之中,仍然对生活的乐趣有所期待,体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方丈若能来问疾”,不仅是对方丈的呼唤,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联系。整首诗在禅意与人情之间寻找平衡,既有对世事的超脱,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纱笼灯下道场前:描述了夜晚的道场,氛围宁静而神秘。
  2. 白日持斋夜坐禅:白天斋戒,夜晚静坐,表现出修行的规律和虔诚。
  3. 无复更思身外事:表示此时已不再思虑外界的事务,体现出一种出世的境界。
  4. 未能全尽世间缘:尽管心中无杂念,但仍感到世间的牵绊未完全放下。
  5. 明朝又拟亲杯酒:明天又要饮酒,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向往。
  6. 今夕先闻理管弦:晚上先听乐声,反映出对艺术的享受。
  7. 方丈若能来问疾:希望方丈能来访,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8. 不妨兼有散花天:提到散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纱笼灯”、“道场”、“散花”等意象,各自承载了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与世俗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领悟与超然,同时也表达了在修行中对人情的眷恋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纱笼灯:象征着宁静与幽深的氛围。
  • 道场:代表着修行和内心的探索。
  • 杯酒:象征人间的欢愉与情感的交流。
  • 散花:隐喻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日持斋夜坐禅”中的“持斋”是什么意思? A. 断绝饮食
    B. 参加宴会
    C. 旅行
    D. 阅读书籍

  2. 诗人希望“方丈若能来问疾”,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担忧
    C. 对人情的渴望
    D. 对世事的无所谓

答案

  1. A. 断绝饮食
  2. C. 对人情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王维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白居易更倾向于关注人性与社会,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山水的意境与孤寂。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诗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