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司法之越》

时间: 2025-01-06 09:25:52

萧萧鸣夜角,驱马背城濠。

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

三山期望海,八月欲观涛。

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司法之越
皎然 〔唐代〕
萧萧鸣夜角,驱马背城濠。
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
三山期望海,八月欲观涛。
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

白话文翻译:

在萧瑟的夜晚,角声阵阵;我驱马行至城边的濠沟。
雨后寒流迅急,秋风高吹。
三座大山期待着大海,八月时想去观赏海涛。
几天后在西陵的路上,应该能碰上谢法曹。

注释:

  • 萧萧:形容声音凄清、悲凉。
  • :指角声,古时军中号角的声音。
  • :指城外的护城河。
  • 寒流:指雨后带来的冷空气。
  • 朔吹:北风,指秋冬时节的北风。
  • 三山:指的是某些地理标志,期望能到达大海。
  • 法曹:指法律官员,谢法曹是指当时的法律官员谢某。

典故解析:

  • 三山:常用来指代希望与目标,有时也指代名山,如华山、泰山等,寓意追求远方的理想。
  • 西陵:历史上著名的地名,指今湖北地区,常作为人们交往的交通要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字景明,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送别好友刘司法,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的祝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友谊与送别文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景象与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萧萧鸣夜角”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夜晚的号角声让人感受到送别的沉重。接着“驱马背城濠”,将读者带入一个具体的场景,马蹄声与水流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

“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描绘了送别时节的气候变化,秋天的寒意与北风的凛冽,暗示了朋友远行后的寂寞与不安。接下来的“山期望海,八月欲观涛”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三座山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海则是目标与归属。最后一句“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则是对再会的期待,寓意着即使身处异地,情感依然相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表现了友谊的可贵与人生旅途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鸣夜角:夜晚的号角声响起,给人以孤独感,暗示着送别的氛围。
  • 驱马背城濠:骑马行驶在城边,表现了行动的紧迫与决绝。
  • 雨后寒流急:雨后带来的寒意,象征心中不舍的情感。
  • 秋来朔吹高:秋风高亢,增添了送别的悲凉气氛。
  • 三山期望海: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 八月欲观涛:想要在八月时观海潮,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几日西陵路:时间的流逝与相聚的希望。
  • 应逢谢法曹: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再会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流急,朔吹高”,展现了诗人的语言工整。
  • 比喻:三山与大海的对比,暗示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友情与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夜角:象征孤独和送别的氛围。
  • 寒流:代表着送别时的愁苦与心境的冷清。
  • 三山与海: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鸣夜角”中的“萧萧”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音乐的美妙
    B. 声音的凄凉
    C. 风的凛冽

  2. “几日西陵路”中的“西陵”指的是哪里?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历史名地
    C. 一个山脉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送别
    B. 自然风光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祝福。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刘司法之越》都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前者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结合了自然景象,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