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阎士和
皎然
不惯人间别,多应忘别时。
逢山又逢水,只畏却来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习惯,认为在离别时应该多去忘却,而不是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即使在旅途中遇到山和水,作者也只担心自己会来得太迟,无法及时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惯:不习惯,指对离别的感受不习惯。
- 多应:应该多,表示一种期望或劝告。
- 逢山逢水:遇到山和水,形容旅途中自然景观的相遇。
- 只畏:只怕,表达一种担忧的情感。
- 却来迟:却是来得太晚,意味着无法及时相见或失去机会。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逢山又逢水”可以理解为历经艰难险阻的旅程,表达了旅途的曲折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80年。皎然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品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阎士和分别之际所作,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在唐代,士人之间的往来频繁,分别时的情感常常被诗人所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留别阎士和》是皎然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篇佳作。诗的开头“不惯人间别”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表明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与不习惯。离别对于诗人而言,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尤其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别时,更显得难以承受。
接下来的“多应忘别时”则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作者劝告自己及他人应该在离别时尽量忘却痛苦,不要沉浸在悲伤中。这里体现出一种人生哲学,面对离别,应该放下悲伤,珍惜曾经的美好时光。
而“逢山又逢水”则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自然景色的变化,似乎也反映了人心的起伏。在旅途中,虽然遇到美丽的山水,但“只畏却来迟”的担忧又将心情拉回到离别的惆怅中,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深刻,情感含蓄而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友谊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惯人间别:表达了对离别的不习惯,情绪中透出一丝无奈。
- 多应忘别时:劝告自己在离别时应多加忘却,表示一种对离别情绪的调适。
- 逢山又逢水:形象描绘旅途的风景,象征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经历。
- 只畏却来迟: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与担忧,显示出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逢山又逢水”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离别被比喻为旅途中的艰难,山水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在离别时应学会放下与忘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间别: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合,突显人情冷暖。
- 山水:自然的象征,代表着旅途的艰难与美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多应忘别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离别的沉痛
- B. 对离别的淡然
- C. 对离别的期盼
- D. 对离别的无所谓
-
“逢山又逢水”中的“水”可以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时间
- C. 旅途
- D. 离别
-
诗作者皎然生活在什么朝代?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送别》中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王维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景色来寄托离愁,而皎然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