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望》
时间: 2025-01-04 09:08: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春霁绝尘埃,嵩少烟岚画障开。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愁上中桥桥上望,碧波东去夕阳催。
白话文翻译: 洛阳春日雨后,空气清新无尘埃,嵩山与少室山间的雾气如画屏展开。青草与花朵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衣袖,箫声与歌声从楼台间传来。人们心中只觉得闲适,而马儿却知道奔波的疲倦。站在中桥上,心中充满忧愁,望着东去的碧波,夕阳催促着时光流逝。
注释:
- 洛阳:唐代东都,文化繁荣之地。
- 春霁:春日雨后放晴。
- 嵩少:嵩山与少室山,位于洛阳附近。
- 烟岚:山间的雾气。
- 画障:如画的屏障。
- 惹襟袖:吸引人的衣袖,形容花草的美丽。
- 箫声歌响:指音乐与歌声。
- 隔楼台:从楼台间传来。
- 人心但觉闲多少:人们只感到闲适。
- 马足方知倦往来:马儿才知道奔波的疲倦。
- 中桥:洛阳的一座桥。
- 碧波东去:指河水向东流去。
- 夕阳催:夕阳催促着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春日的景色,通过对比人心的闲适与马儿的疲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洛阳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山间的雾气、花草的美丽以及音乐与歌声的悠扬。诗中“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一句,巧妙地对比了人的闲适与马的疲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结尾的“愁上中桥桥上望,碧波东去夕阳催”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春霁绝尘埃:洛阳春日雨后,空气清新无尘埃。
- 嵩少烟岚画障开:嵩山与少室山间的雾气如画屏展开。
- 草色花光惹襟袖:青草与花朵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衣袖。
- 箫声歌响隔楼台:箫声与歌声从楼台间传来。
- 人心但觉闲多少:人们心中只觉得闲适。
- 马足方知倦往来:马儿却知道奔波的疲倦。
- 愁上中桥桥上望:站在中桥上,心中充满忧愁。
- 碧波东去夕阳催:望着东去的碧波,夕阳催促着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嵩少烟岚画障开”将山间的雾气比作画屏。
- 对比:“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对比了人的闲适与马的疲倦。
- 拟人:“夕阳催”赋予夕阳以人的动作,催促时光流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春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对人心的闲适与马儿的疲倦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忧愁。
意象分析:
- 洛阳春霁:清新无尘埃的空气。
- 嵩少烟岚:山间的雾气,如画屏展开。
- 草色花光:青草与花朵的美丽色彩。
- 箫声歌响:音乐与歌声的悠扬。
- 碧波东去:河水向东流去,象征时光流逝。
- 夕阳催:夕阳催促着时光流逝,象征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嵩少烟岚画障开”中的“嵩少”指的是什么? A. 嵩山与少室山 B. 嵩山与少林寺 C. 嵩山与少华山 D. 嵩山与少城 答案:A
-
诗中“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表达了什么? A. 人的闲适与马的疲倦 B. 人的疲倦与马的闲适 C. 人的闲适与马的闲适 D. 人的疲倦与马的疲倦 答案:A
-
诗中“碧波东去夕阳催”中的“碧波”指的是什么? A. 碧绿的草地 B. 碧绿的树木 C. 碧绿的河水 D. 碧绿的山峰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以春日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罗邺《洛阳春望》与杜甫《春望》:两者都以春日为背景,但罗邺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