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白话文翻译:
气与非常合,常人无法理解。
只有穷尽一切,才能明白出家人的真谛。
楼阁上的雀鸟衔着红色的谷物,
邻座的僧人背着古老的碑文。
只应是王公与谢家,
才能在此时相聚于沃州。
注释:
- 气:指气节或气息,强调一种超越常人的气质。
- 非常合:与常人不同,指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 穷到底:穷尽、探索至深处。
- 出家儿:指出家人,通常是指僧人。
- 阁雀:阁楼上的鸟,象征轻松自在。
- 红粟:红色的谷物,可能象征丰收或美好。
- 古碑:古老的碑文,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 祗应:只应,表示推测或假设。
- 沃州:古地名,指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883年),字颢然,号万松,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禅僧,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反映了他在喧嚣世外的安宁与淡泊。
诗歌鉴赏:
贯休的《秋居寄王相公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淡泊的心境。诗中开篇便以“气与非常合”引入主题,暗示了出家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常人难以理解。接着,诗人强调“直须穷到底”,表达了对真理的探索,倡导深入思考,以达到内心的解脱。
在意象上,楼阁与雀鸟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邻僧背古碑则让人联想到佛教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体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最后,提到的“王与谢”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贯休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气与非常合”:强调出家人的高尚气质。
- “常人争得知”:常人难以领悟其深意。
- “直须穷到底”:追求真理需要深入探究。
- “始是出家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出家人的生活。
- “阁雀衔红粟”:描绘出家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邻僧背古碑”:象征佛教文化的传承。
- “祗应王与谢”: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时有沃州期”:期待在美好的时刻重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雀”与“红粟”相结合,描绘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氛围。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出家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气:象征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 阁雀:代表自由与无忧的生活状态。
- 古碑:承载历史与文化,象征智慧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出家儿”是指什么? A. 僧人
B. 学者
C. 文人
D. 农夫 -
“阁雀衔红粟”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自由与安逸
C. 忍耐与坚守
D. 竞争与斗争 -
诗中提到的“王与谢”指的是? A. 亲人
B. 朋友
C. 权贵
D. 僧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贯休的诗风相似,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贯休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出家生活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