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觉禅师山院》
时间: 2025-01-19 20:0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言海觉老宗师,隐绝层巅世莫知。
青草不生行道迹,白云常护坐禅扉。
六环金锡飞来后,一派银河泻落时。
借问大心能济物,龙门风雹卷天池。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海觉老宗师,是隐居在高峰之上的,世人对此并不知晓。
路上行走的痕迹连青草都不生长,白云常常保佑他坐禅的门扉。
自从六环金锡飞来之后,一片银河在此时倾泻而下。
我想请教您,大慈大悲的心能否救济万物?龙门的风暴可以卷动天池。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觉:海觉是指一位禅宗大师的名字。
- 老宗师:指年长的宗教导师。
- 隐绝:隐居,远离世俗。
- 层巅:高峰,山顶。
- 青草不生:形容这里环境荒凉,行人稀少。
- 白云常护:白云如同守护者,庇佑着他。
- 六环金锡:指佛教法器,象征佛法的传承与力量。
- 银河泻落:比喻景象壮丽,犹如银河倾泻。
- 大心:指宽广的心灵,慈悲的心。
- 龙门:此处可能指一种地理名词或象征着险阻。
- 风雹卷天池:自然力量的表现,象征着变化与动荡。
典故解析
“六环金锡”中的“金锡”是佛教法器,通常象征着权威和法力。这个典故强调了宗师的地位和影响力。而“龙门”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于形容险阻,象征着成功与失败的边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883年),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京城和地方,后来归隐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佛教思想为题材,反映出深厚的哲学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繁荣时期,作者借海觉禅师的隐居生活,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海觉禅师为主题,展现了高山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宁静。首句通过“人言”引入,仿佛在传达世人的好奇与敬仰,接着通过“隐绝层巅”描绘禅师的隐居之地,突出他与世隔绝的特性。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青草不生”和“白云常护”,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又突显禅师的宁静和安详。
后两句则通过“六环金锡”和“银河泻落”构建出一种神秘而又宏伟的景象。这不仅是对禅师影响力的印证,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和宇宙的壮丽。而最后的提问,展现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质疑大心能否真正济世,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哲理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言海觉老宗师:开篇引入海觉禅师,表明其受人尊崇。
- 隐绝层巅世莫知:强调他的隐居状态,世人无法了解。
- 青草不生行道迹:说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环境荒凉。
- 白云常护坐禅扉:白云象征保护,表达宁静与安稳。
- 六环金锡飞来后:暗示宗教法器的出现,增强神秘感。
- 一派银河泻落时: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富有诗意。
- 借问大心能济物:提问,展现对慈悲心的思考。
- 龙门风雹卷天池: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全诗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银河泻落”)、拟人(“白云常护”)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探讨了慈悲心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觉:象征隐逸和智慧。
- 白云:象征宁静和保护。
- 银河:象征浩瀚与壮丽。
- 龙门:象征险阻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觉禅师隐居的地方在哪里?
A. 山顶
B. 河边
C. 城市 -
诗中提到的“金锡”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佛法的传承
C. 权力 -
“青草不生行道迹”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人迹罕至,环境荒凉
B. 生态丰富
C. 人来人往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描绘隐士生活与自然之美。
- 贾岛《寻隐者不遇》:表达对隐者的探寻与向往。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诗作相比,贯休的《海觉禅师山院》更强调对宗教思想的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心的结合。两者都展示了隐居生活的哲学思考,但侧重点各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