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时间: 2025-01-01 16:06:40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白居易

白话文翻译:

在菩提香火社,我写下这篇诀别诗,是为了向果上人告别,同时也给二位林间僧侣致以问候。
我对烦恼的执念感到厌倦,因此我不再留恋师父的教导,宁愿请西方的佛祖作为我的主人。

注释:

  • 菩提:指菩提树,佛教中象征觉悟与智慧的树。
  • 香火社:指佛教寺庙,烧香祭拜的地方。
  • 烦恼:指世俗的忧虑与困扰。
  • 西方:指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信仰中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平易近人而广受欢迎。白居易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民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面临生死离别之际,感慨世事无常。诗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向往与对烦恼的厌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宗教的依赖。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佛教信仰的寄托。白居易在诗中通过“菩提香火社”引入了佛教的意象,表现出他内心的平静与对烦恼的逃避。诗的开头用“结菩提香火社”引出主题,暗示他在佛教中寻求精神的寄托。紧接着,他表达了对烦恼的厌倦,显然已经对俗世的种种执念感到疲惫。

“先请西方作主人”则是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表现出他希望能在宗教的庇佑下获得内心的安宁。这种对于宗教的依赖和渴望,展示了他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淡定。在整首诗中,白居易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其情感更加真实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这句开头交代了写作的背景,表明是为了告别一位朋友果上人,并寄语两位林僧。
  • 本结菩提香火社:表达他与佛教的关系,说明在此处写下诀别诗。
  • 为嫌烦恼电泡身:对烦恼的厌倦,表示他希望摆脱世俗的纷扰。
  • 不须惆怅从师去:不必为离开师父而感到惆怅,暗示他已经超越了对师承的依赖。
  • 先请西方作主人: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表示对佛教的信仰,希望在佛的庇护下获得安宁。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情感,体现了白居易的平易近人。对比“烦恼”的“电泡身”,用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烦恼的突如其来和对身心的侵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烦恼的逃避和对佛教信仰的追求。白居易通过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他希望获得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菩提:象征智慧与觉悟。
  • 香火社:代表宗教信仰的庇护。
  • 西方:象征极乐世界,代表最终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菩提”象征什么?

    • A. 知识
    • B. 悲伤
    • C. 觉悟
    • D. 财富
  2. “不须惆怅从师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师父的依赖
    • B. 对世俗的逃避
    • C. 对死亡的恐惧
    • D. 对过去的留恋
  3. 诗中“西方”指代什么?

    • A. 东方
    • B. 极乐世界
    • C. 现实生活
    • D. 佛教经典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白居易更倾向于佛教信仰的寄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宗教观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