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时间: 2025-01-04 08:12:21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少年时,常常盼望七夕这个节日,竹竿顶上挂着的愿望丝线多得让人心生向往。

注释:

  • 乞巧:指的是乞求巧手的技艺,源自于民间关于七夕节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巧手和美好的爱情。
  • 竹竿:竹竿是七夕节的象征,通常用来悬挂丝线、织女、牛郎星等相关意象。
  • 愿丝:指的是用来表达愿望的丝线,通常是用来寄托爱情和美好愿望的象征。

典故解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这个节日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爱情与团圆。诗中提到的“竹竿”和“愿丝”,正是七夕节习俗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爱情和巧手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内容涉及社会、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特别擅长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七夕》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七夕节的习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爱意和团圆的期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七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开头的“忆得少年长乞巧”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回忆,仿佛带领读者回到了那段单纯的岁月。诗中“竹竿头上愿丝多”则生动地描绘了七夕节的习俗,竹竿和丝线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甜美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深刻情感,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得少年长乞巧:表达了对年少时光的追忆,强调了对七夕乞巧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竹竿头上愿丝多:竹竿上挂着的丝线象征着愿望与祝福,暗示了对爱情美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竹竿和丝线的意象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爱情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对少年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愿望的寄托,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夕:象征爱情和团圆的节日。
  • 竹竿:代表着传统习俗,象征着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 愿丝: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和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夕节的传说主要围绕哪两个角色?

    • A. 杨贵妃和李白
    • B. 牛郎和织女
    • C. 王维和白居易
  2. “乞巧”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乞求财富
    • B. 乞求巧手的技艺
    • C. 乞求长寿
  3. 诗中提到的“愿丝”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的祝福
    •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

  1. B. 牛郎和织女
  2. B. 乞求巧手的技艺
  3. B. 爱情的祝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体现了对爱情与思念的主题。
  • 《鹊桥仙·纤云弄巧》: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无题》:同样探讨了爱情的主题,但情感更加复杂和隐晦。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然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对亲情和团圆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