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兴寺一首》

时间: 2025-01-06 13:30:25

妙域千年搆,金堂七代华。

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

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

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兴寺一首
作者: 黄省曾 〔明代〕

妙域千年搆,金堂七代华。
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
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
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禅兴寺的古老和美丽。千年的妙境构筑了寺庙,金色的堂宇经历了七代的辉煌。香气的云彩飘荡在国土之间,慈祥的雨水滋润着禅宗的家园。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天孙树,红色的花朵绽放如帝女般美丽。宝琴在清静中引发了思绪,寥寂的环境中似乎传来微弱的声音,如同河沙般细腻。


注释

字词注释

  • 妙域:指美妙的境地,这里特指禅兴寺的环境。
  • :构筑,建立。
  • 金堂:寺庙中的主殿,象征着庄严与富丽。
  • 七代华:指寺庙经历了七代的繁华与辉煌。
  • 香云:形容香气弥漫的云彩。
  • 慈雨:指温和的雨水,寓意善良的滋养。
  • 翠拥:指绿树环绕。
  • 天孙树:一种象征长寿的树木,可能指代特定的树种。
  • 帝女花:形容花朵的美丽,呈现出高贵的气质。
  • 宝琴:指一种古代乐器,这里象征清静的思维和情感。
  • 河沙:形容细腻的声音,带有安静的意境。

典故解析

  • 禅宗: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强调直观与顿悟。禅兴寺作为禅宗寺庙,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省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以诗词见长,尤其在描绘自然与佛教文化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禅兴寺一首》创作于禅兴寺的游览之际,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宗教与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禅兴寺一首》是一首典雅的诗,表现了诗人对禅兴寺的深厚情感。诗的开篇“妙域千年搆”即点明了寺庙悠久的历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金堂七代华”一语,展现了寺庙的辉煌与繁荣,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

在“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中,诗人用香云和慈雨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普及与滋养,展示了宗教的温暖与包容。接下来的“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环境的美丽和生机。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则回归到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在这片净土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禅宗的思想,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妙域千年搆:描绘寺庙的悠久历史,强调其独特的文化气息。
  2. 金堂七代华:传达出寺庙的辉煌与繁荣,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延续。
  3. 香云流化国:营造出一种香气弥漫的氛围,象征着文化的传播。
  4. 慈雨洒禅家:表达了佛教的慈悲与关怀。
  5. 翠拥天孙树: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6. 红开帝女花:象征着美丽与高贵,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
  7. 宝琴清觉思:用乐器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8. 寥寂语河沙:表现出一种细腻而深远的思考,形成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云”比喻文化的传播。
  • 对仗:如“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禅兴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域:象征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 金堂:象征着宗教的权威与庄严。
  • 香云、慈雨: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滋养。
  • 天孙树、帝女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高贵。
  • 宝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河沙:象征细腻的思维与深邃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堂”指的是:
    A. 主殿
    B. 庭院
    C. 佛像
    D. 书房

  2. “慈雨洒禅家”中的“慈雨”主要象征:
    A. 丰富的物质
    B. 温暖的关怀
    C. 严厉的教诲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帝女花”主要表现: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丑陋
    C. 美丽的高贵
    D. 文化的贫乏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观察与情感的融入。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风格与《禅兴寺一首》相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省曾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