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春二首
作者: 陈傅良 〔宋代〕
原文展示:
莫道春归事已非,水边天际绿成围。
隔篱听得农家语,雨过田田麦含肥。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说春天已经离去,河边和天际的绿意依旧围绕。
隔着篱笆听到农家的谈话,雨过之后,田里的麦子都显得肥厚。
注释:
- 莫道:不要说。
- 归:离去或回去。
- 事已非:事情已经不是之前的样子。
- 水边天际:形容河岸和远方的天空。
- 绿成围:绿意像围绕着一样。
- 隔篱:隔着篱笆。
- 农家语:农民的谈话。
- 雨过:雨下过之后。
- 田田:形容田地的宽广和丰盈。
- 麦含肥:麦子因雨水而显得饱满。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整体反映了农田与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傅良,字士杰,号梅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和农村生活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农田生长旺盛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期待和对春天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切关注。首句“莫道春归事已非”直接反驳了春天离去的说法,表达了春天在自然界依旧存在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的“水边天际绿成围”描绘了春天的绿意依旧,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通过“隔篱听得农家语”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听到农民的谈话,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最后一句“雨过田田麦含肥”则是对雨水滋润后的麦田的描绘,表现了农田的丰盈与希望。整首诗简练而意蕴丰富,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丰收的期待,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道春归事已非:此句表明诗人反对消极的观点,强调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
- 水边天际绿成围:描绘了河边的绿色植物与天空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
- 隔篱听得农家语:通过隔着篱笆听到农民的谈话,体现了诗人与乡村生活的亲密联系。
- 雨过田田麦含肥:最后一句强调了雨水的滋润带来丰收的希望,反映了自然的恩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水边天际”与“隔篱农家”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春”“绿”“麦”,这些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乡村画面。
- 拟人:通过“麦含肥”赋予麦子以生命感,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代表生机与希望。
- 绿:象征生命力与繁荣。
- 农家:体现乡村的生活气息。
- 麦: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春”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A. 失落
B. 生机
C. 冷漠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雨过田田麦含肥”表达了__的意象。 答案:丰收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农家生活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 A. 对
B. 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强调了草木的生命与离别的情感,风格与陈傅良的诗相似,但情感基调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为《晚春二首》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