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楠》
时间: 2025-01-17 09:1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楠
——杜甫
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
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
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
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
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
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
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
白话文翻译:
这棵枯死的楠树依然高耸,乡里的人们早已不再记得它的存在。它不知已经活了多少年,然而现在却显得无生气。树的上枝触及天空,下根深扎于大地。树围被雷霆劈开,树干上满是虫蚁的洞穴。冻雨滴落,像胶水般流淌,狂风将它的生机夺去。白色的天鹅不再光临,雄鸡也因它的衰败而忧愁。尽管树身仍有栋梁之材,却已不再有凌云之志。昔日的工匠稀少,懂得欣赏的人更是泪流满面。种植在水中央的榆树,成长是何等不易。即便是截取金露的盘子,依旧在风中轻轻摇曳,毫不畏惧。
注释:
字词注释:
- 楩楠:一种树木,通常用于建筑。
- 苍苍:高大、伟岸的样子。
- 惨惨:形容凄凉、悲惨的样子。
- 摩皇天:触及天空。
- 蟠:盘绕、缠绕。
- 雷霆坼:雷声震动,形容树木被雷劈的景象。
- 冻雨:雨水结成冰,形容天气寒冷。
- 白鹄:白色的天鹅,象征美好。
- 栋梁:指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此比喻人才。
- 金露盘:比喻大自然的恩赐,象征珍贵的东西。
典故解析: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提及古代工匠稀少,表达对人才流失的惋惜,反映了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历史,其诗作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枯楠》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杜甫通过描写一棵枯死的楠树,寄托了对国家动荡、人才流失的深切忧虑,反映了他对故乡、故人、以及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枯楠》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通过对一棵枯死的楠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开篇即将读者带入一种苍凉的氛围,树木的枯萎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历史的遗忘。作者借树的生死来映射社会的动荡,乡党对其的遗忘,似乎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漠视和对过往辉煌的淡忘。
在形式上,诗歌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韵律感与节奏感。尤其是“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生动描绘出树木被雷击的惨状,结合“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更是将自然的残酷与树木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诗的最后几句,杜甫以工匠难觅、成长不易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人才和工艺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浓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使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楩楠枯峥嵘:以“楩楠”开头,点明主题,形象描绘枯树的高大与凋零。
- 乡党皆莫记:乡里的人们早已不再记得它,隐喻社会对历史的遗忘。
- 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强调树木历经岁月却不再生机,象征生命的无常。
- 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描绘树木的形态,突出其存在的伟岸。
- 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用雷霆与虫蚁的意象,表现树木遭受的自然劫难。
- 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 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用动物的行为反映环境的变化,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尽管树木仍有价值,但已无志向,表达了对人才的惋惜。
-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工匠难寻,懂得欣赏的人物也越来越少。
- 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生长的艰难,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 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尽管环境恶劣,仍坚持生长,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使意象生动具体。如“冻雨落流胶”中的“流胶”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沉重和粘稠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历史、人才流失的深思与忧虑,传达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楩楠:象征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脆弱。
- 雷霆:象征自然的无情,代表外部环境对生命的冲击。
- 虫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腐朽。
- 白鹄: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枯楠》主要描写了什么? A) 一棵活的树
B) 一棵枯死的树
C) 一片森林
D) 一条河流 -
诗中“白鹄遂不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失落与惋惜
C) 无所谓
D) 兴奋 -
“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中的“良工”指的是什么? A) 会砍树的人
B) 善于雕刻的人
C) 优秀的工匠
D) 任何能工巧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杜甫的《枯楠》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杜甫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而李白则是一种豪放的对生命的庆祝与享受。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杜甫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