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匆匆别,于今又几春? 江山非故国,身世感劳薪。 意气能无恙?文章各有神。 莱茵河畔水,照汝俊游人。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匆匆分别,至今又过了几个春天? 江山已非故国,身世感慨如同劳碌的薪柴。 意气是否依旧无恙?文章却各有其神韵。 莱茵河畔的水,映照着你英俊的游人身影。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 匆匆别:匆忙地分别。
- 几春:几个春天,指时间流逝。
- 江山:指国家或国土。
- 故国:旧时的国家。
-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境遇。
- 劳薪:劳碌的薪柴,比喻辛苦劳作。
- 意气:意志和气概。
- 无恙:没有病痛,安好。
- 文章:指文学作品。
- 各有神:各有其独特的神韵和风格。
- 莱茵河:欧洲的一条著名河流。
- 照汝:映照你。
- 俊游人:英俊的游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柳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活动家。他的诗歌多抒发爱国情怀,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是柳亚子寄给在柏林的友人马君武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柳亚子与友人马君武分别后,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看法。诗中提到的“莱茵河畔水”暗示了马君武在柏林的生活,而“文章各有神”则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多样性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往昔分别的回忆和对友人现状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诗中“江山非故国”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变迁的感慨,也隐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文章各有神”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柳亚子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匆匆别,于今又几春?”:诗人回忆与友人匆匆分别的情景,感慨时间的流逝。
- “江山非故国,身世感劳薪。”:表达了对国家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意气能无恙?文章各有神。”:关心友人的健康,同时赞赏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莱茵河畔水,照汝俊游人。”:通过莱茵河畔的景象,想象友人在异国的风采。
修辞手法:
- 比喻:“身世感劳薪”将个人命运比作劳碌的薪柴,形象生动。
- 拟人:“莱茵河畔水,照汝俊游人”赋予莱茵河水以人的情感,映照友人的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赞赏。通过回忆与友人的分别,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赞赏,诗人表达了对文学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国家的象征。
- 劳薪:辛苦劳作的象征。
- 莱茵河:异国风光的象征。
- 俊游人:友人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山非故国”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热爱 B. 对国家变迁的感慨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D. 对友人的思念
-
“文章各有神”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文学的多样性 B. 文学的统一性 C. 文学的严肃性 D. 文学的娱乐性
-
诗中提到的“莱茵河畔水”暗示了什么? A. 友人在中国的风光 B. 友人在柏林的生活 C. 诗人自己的生活 D. 诗人对水的喜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亚子的其他诗作,如《赠别》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近代诗人的作品,如鲁迅的《自题小像》等,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文学观点和风格。
诗词对比:
- 柳亚子的《寄马君武柏林》与鲁迅的《自题小像》对比,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近代诗歌研究》
- 《鲁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