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 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 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 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的正义军队气势雄伟,恢复了旧都的庄严仪式。 虽然遭遇小挫折,但最终的伟大功绩将在昆阳集结。 就像夏朝兴起时诛杀寒浞,楚国虽小却能灭亡秦国,让人想起楚王。 期待着收复京城,传递捷报,在十三陵边祭奠先皇。
注释:
- 天南义旅:指南方的正义军队。
- 司隶威仪:指恢复旧都的庄严仪式。
- 洱海:位于云南,此处可能指遭遇的小挫折。
- 昆阳:地名,此处象征着最终的胜利地点。
- 一成兴夏诛寒浞:比喻夏朝兴起时诛杀寒浞,象征正义战胜邪恶。
- 三户亡秦忆楚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指楚国虽小却能灭亡秦国,此处用来比喻小势力也能成就大业。
- 收京传露布:指收复京城,传递捷报。
- 十三陵:明朝皇帝的陵墓,此处指祭奠先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柳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近代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他的诗歌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正义军队的支持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雄浑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军队的赞美和对国家复兴的深切期望。诗中“天南义旅起堂堂”一句,展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而“司隶威仪旧帝乡”则暗示了对旧都的恢复和庄严仪式的期待。后两句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强调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小势力也能成就大业的信念。整首诗情感激昂,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先皇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天南义旅”和“堂堂”描绘了军队的威武气势。
- 第二句:用“司隶威仪”和“旧帝乡”表达了恢复旧都的庄严仪式的期待。
- 第三句:通过“小挫”和“洱海”暗示了遭遇的挫折,但“大勋终望集昆阳”表达了最终胜利的信心。
- 第四句:通过历史典故“一成兴夏诛寒浞”和“三户亡秦忆楚王”强调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
- 第五句:表达了收复京城,传递捷报的期待。
- 第六句:通过“十三陵畔奠先皇”表达了对先皇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如“一成兴夏诛寒浞”和“三户亡秦忆楚王”,进行比喻,强调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天南义旅起堂堂”与“司隶威仪旧帝乡”,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正义军队的赞美和对国家复兴的深切期望,强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小势力也能成就大业的信念。
意象分析:
- 天南义旅:象征正义的军队。
- 司隶威仪:象征恢复旧都的庄严仪式。
- 洱海:象征遭遇的挫折。
- 昆阳:象征最终的胜利地点。
- 一成兴夏诛寒浞:象征正义战胜邪恶。
- 三户亡秦忆楚王:象征小势力也能成就大业。
- 收京传露布:象征收复京城,传递捷报。
- 十三陵:象征对先皇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南义旅”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正义军队 B. 南方的商业旅行 C. 南方的文化交流 答案:A
-
“三户亡秦忆楚王”出自哪部历史著作?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答案:A
-
诗中“十三陵”指的是什么? A. 明朝皇帝的陵墓 B. 清朝皇帝的陵墓 C. 宋朝皇帝的陵墓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亚子的其他爱国诗作,如《感事呈毛主席》等。
- 其他近代诗人的爱国诗作,如鲁迅的《自题小像》等。
诗词对比:
- 与柳亚子的其他诗作对比,如《感事呈毛主席》等,可以发现其诗歌中普遍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注。
- 与其他近代诗人的爱国诗作对比,如鲁迅的《自题小像》等,可以发现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近代诗歌研究》
- 《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