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虬上人》

时间: 2025-01-01 11:17:37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

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

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

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寄虬上人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
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
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
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虬上人的深切思念。在云峰别离时,我三次看见花柳满朝的美景。遥远的青山阻隔了我与故人的路,明亮的月光高悬于长空,显得如此空旷。西江的雨水让喜鹊沐浴,东海的潮声伴随着鸡鸣。这样的情感让我在梦中也难以安眠,更何况那双林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虬上人:指隐士,可能是指一位特定的朋友或道士。
  • 云峰:高山,象征别离。
  • 三看:三次观看,表现出诗人对景的留恋。
  • 长霄:高远的天空。
  • 鹊浴:喜鹊在雨中沐浴,象征清新与生机。
  • 鸡鸣:鸡叫声,象征早晨的到来。

典故解析:

  • 西江雨:西江指长江或西部的水域,雨水常常带来生机和希望。
  • 东海潮:东海是中国东部的海域,潮水声与鸡鸣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声响与生活的日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虬上人别离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在这个时期,文人常常借景抒情,以自然之美反映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重寄虬上人》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孤独感的感悟。诗的开头通过“云峰别”引入别离的情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三次“看”字的重复,突显了诗人对花柳美景的眷恋,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青山与明月,构成了一个遥远而空旷的意象。青山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明月则象征着思念的情感在高空中游荡,难以触及。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孤独。西江的雨,鸡鸣的潮声,构成了自然界的声音,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对比,暗示着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寂静。

最后一句“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梦中劳苦思念,更因“双林遥”而感受到距友人的距离之遥,心中的愁苦与孤独感加深。整首诗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作云峰别:别离的地点在高山之巅,象征着高远和孤独。
  • 三看花柳朝:三次回望花柳,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青山隔远路:青山阻隔了归途,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明月空长霄:明亮的月光高悬,显得孤独与空旷。
  • 鹊浴西江雨:喜鹊在雨中沐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鸡鸣东海潮:鸡鸣声伴随潮水,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
  • 此情劳梦寐:思念之情令我难以安眠。
  • 况道双林遥:双林间的距离更显遥远,增加了思念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远游的月光与青山,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的表达,运用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揭示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障碍与距离。
  • 明月:代表思念与孤独。
  • 西江雨:生命与生机,清新之感。
  • 鸡鸣:象征日常生活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美好
    B. 障碍
    C. 快乐
    答案:B

  2. “明月空长霄”中“空”字有什么含义?
    A. 充实
    B. 孤独
    C. 明亮
    答案:B

  3. 诗人对虬上人的感情是:
    A. 忘却
    B. 思念
    C. 喜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重寄虬上人》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送别的情景与感伤,而储光羲则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