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时间: 2025-01-01 16:18:52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岑参 〔唐代〕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时光里,我不爱珍贵的美玉,而是选择在东南一带游荡。
何必在乎世人的目光,知道你是轻视五侯的人?
我在汉水边采兰,向绢商询问过荆州的事。
在异国他乡有归乡的兴致,却无客在身边让我感到愁苦。
天寒地冻,楚地的雨下个不停,月光下的襄阳秋天分外明朗。
坐在这里,看到我追求的道路如此遥远,让人不禁白了头发。

注释:

  • :美玉,象征珍贵的物品。
  • 五侯:指五位高贵的侯爵,代指权贵。
  • 采兰:在汉水边采摘兰花,象征闲适的生活。
  • 荆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楚塞:指楚地的边塞,环境寒冷。
  • 襄阳:古城名,因其美丽的秋景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山水诗见长,作品常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同时也有细腻的情感描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岑参送别友人陶铣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在《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中,岑参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现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的开头以“明时不爱璧”开篇,显示出对物质的无所谓,接着用“浪迹东南游”表明自己选择游荡的生活方式,恰恰与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不在乎世人的识别与评价,反而更加珍惜内心的自由,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情感。汉水、荆州、楚塞、襄阳等地名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也反映出诗人心灵的漂泊与追求。诗的最后两句“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则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悟,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意境上深远,令人回味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时不爱璧:在光明的时光中,我对珍贵的美玉并不在乎。
  2. 浪迹东南游:我选择在东南一带游荡。
  3. 何必世人识:何必要在乎世人是否了解我。
  4. 知君轻五侯:知道你对五位侯爵的轻视。
  5. 采兰度汉水:在汉水边采兰花。
  6. 问绢过荆州:向绢商询问经过荆州的事情。
  7. 异国有归兴:在异国他乡有归乡的情怀。
  8. 去乡无客愁:回乡却没有客人相伴的愁苦。
  9. 天寒楚塞雨:天寒地冻,楚地的雨淅淅沥沥。
  10. 月净襄阳秋:月色清明,襄阳的秋天格外美丽。
  11. 坐见吾道远:坐在这里,看到我追求的目标遥远。
  12. 令人看白头:让人不禁感到时光流逝,白了头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时不爱璧”,用璧比喻珍贵的物品,表明对名利的看淡。
  • 对仗:如“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对比自然景色,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珍贵与名利。
  • 汉水:象征流动与自由。
  • 荆州:古代文化的汇聚之地。
  • 楚塞:边塞的寒冷与孤寂。
  • 襄阳:秋天的明朗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时不爱璧”的意思是什么?

    • A. 在光明的时光中不珍惜美玉
    • B. 在黑暗的时光中珍惜美玉
    • C. 在任何时候都爱美玉
    • D. 不知美玉为何物
  2. “采兰度汉水”中“采兰”指的是什么?

    • A. 采集兰花
    • B. 采集美玉
    • C. 采集绢
    • D. 采集水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对面》

诗词对比: 岑参的《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岑参更偏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山河与豪情壮志。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却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岑参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