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行二首》
时间: 2025-01-06 12:4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雪行二首
作者: 顾梦圭 〔明代〕
群方水旱岁不虚,郡国正奈无仓储。
何人建议募输粟,只恐米来民半无。
天子亲耕后亲织,转见民间多菜色。
明堂清庙事且迟,一土一木民膏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一年各地水旱交替,年成没有虚假,但各郡国却无粮仓储备。
是谁提议募捐输送粮食,只怕米粮送来时,百姓也半无所获。
天子亲自耕种后又亲自织布,转眼间看到民间多了蔬菜的颜色。
明堂和清庙的事务都显得缓慢,土地和树木都是百姓的滋养。
注释:
字词注释:
- 群方:各地方、各处。
- 岁不虚:年份没有虚假,指年成不错。
- 郡国:地方行政单位,指各个郡和国家。
- 仓储:粮食储存。
- 募输粟:募捐粮食。
- 米来民半无:米粮送来时,百姓也半无所获,意指百姓生活困苦。
- 明堂清庙:指国家的宗庙和政治中心,象征治理事务。
- 膏脂:比喻人民的养分和生计。
典故解析:
- 天子亲耕:古代天子亲自耕作,体现了统治者的关怀与责任感。
- 明堂:古代祭天的场所,象征国家的正统性。
- 清庙:祭祀祖先的庙宇,隐喻对民众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梦圭,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深具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农民生活困苦,水旱灾害频繁,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及对统治者的期望。
诗歌鉴赏:
顾梦圭的《雷雪行二首》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民生的困境与对统治者的期待。诗中开篇以“群方水旱岁不虚”引入,清晰地描绘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着提到“郡国正奈无仓储”,更是直接揭示了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上的失职,显示出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何人建议募输粟,只恐米来民半无”一句,表现出对募捐粮食政策的质疑,暗示即便有外来支援,百姓依然难以得到实惠。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焦虑。
后半部分,作者转而描绘天子亲自耕作与织布的场景,暗含对统治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更多地关注民生,真正实现“转见民间多菜色”的理想。最后一句“一土一木民膏脂”则将诗的主题升华,强调土地与树木是民众生存的根本,暗含对大自然的感恩与对百姓生计的关注。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方水旱岁不虚:各地的水旱交替,年成并没有虚假。
- 郡国正奈无仓储:但各地的粮仓却是空的。
- 何人建议募输粟:谁提议来募捐粮食?
- 只恐米来民半无:只怕送来的米粮,百姓也无法获得。
- 天子亲耕后亲织:天子亲自耕种后又织布,展现勤政之心。
- 转见民间多菜色:转眼间,民间的蔬菜丰盛了。
- 明堂清庙事且迟:国家的事务却显得缓慢。
- 一土一木民膏脂:土地与树木都是民众的滋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子亲耕后亲织”,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一土一木”比喻百姓生存的根基,体现出土地的重要性。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期待,强调了土地与自然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旱:象征自然灾害,反映农业困境。
- 仓储:象征丰盈与保障,反映社会经济状况。
- 天子:象征统治者的责任与关怀。
- 菜色:象征丰收与富足,反映百姓生活的改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灾害是: A. 水灾
B. 旱灾
C. 水旱交替
D. 以上都是 -
诗人对募捐粮食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中立
C. 表达质疑
D. 完全反对 -
“一土一木”在诗中象征着:
A. 国家财富
B. 民众的生计
C. 自然环境
D. 农业发展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同样描写自然灾害的《登高》 - 杜甫,表现出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忧伤。
- 与《春江花月夜》对比,二者在对生活的感悟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雷雪行二首》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偏向于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顾梦圭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明代诗歌中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