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漷县行》
时间: 2025-01-19 21:3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漷县行》
入城半里无人语,
枯木寒鸦几茅宇。
萧萧酒肆谁当垆,
武清西来断行旅。
县令老羸犹出迎,
头上乌纱半尘土。
问之不答攒双眉,
但诉公私苦复苦。
雨雹飞蝗两伤稼,
春来况遭连月雨。
绵城之西多草场,
中官放马来旁午。
中官占田动阡陌,
不出官租地无主。
县中里甲死诛求,
请看荒坟遍村坞。
白话文翻译
进入城里半里路,没有人说话,
枯树上寒鸦在几间茅草屋上啼叫。
酒肆里萧条,谁在卖酒呢,
武清的行旅已被阻断。
县令老态龙钟,依然出来迎接,
他的乌纱帽上沾满了尘土。
问他却不回答,皱着眉头,
只诉说着公私的苦难。
雨、雹、飞蝗两害农田,
春天更遭连月的雨水。
绵城西边多是草场,
中官在午后放马而来。
中官占田田地被动,
不出官租,土地没有主人。
县中里甲死于征求,
请看荒坟遍布村坞。
注释
- 漷县:明代的一个县名。
- 寒鸦:冬天的乌鸦,象征凄凉。
- 当垆:指在酒肆中卖酒的人。
- 县令: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县政。
- 乌纱:官员的帽子,象征身份。
- 里甲:村里的户口,指农民。
- 征求:征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梦圭,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民生疾苦,关注社会问题,风格沉郁,深刻。
创作背景
《漷县行》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漷县的荒凉景象,表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漷县行》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漷县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开篇“入城半里无人语”,通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人烟稀少、冷清凄惨的画面。枯木寒鸦、酒肆萧条,展现了一个衰败的城镇,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
接着,诗人描写了县令的形象,他的老态和头上的尘土,反映了官员的无能与悲哀。县令虽出迎,却不答问,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漠然。随后,诗人通过雨雹飞蝗等自然灾害,揭示了农民的生存困境,尤其是春季连月的雨水更是加重了农田的灾害。
最后,诗人对中官占田现象的批评,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土地的无主状态,使得农民愈加困苦。诗中通过对荒坟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死亡与无望的主题,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城半里无人语:描绘了城镇的荒凉与寂静,暗示民众的无奈与冷漠。
- 枯木寒鸦几茅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们的悲惨生活,枯木与寒鸦象征凄凉。
- 萧萧酒肆谁当垆:酒肆的萧条表明经济的衰退,问谁在卖酒,表现出对生计的关注。
- 武清西来断行旅:暗示外部环境的恶劣,旅途被阻断,象征着希望的断绝。
- 县令老羸犹出迎:县令的出迎显示出他的责任感,但形象的衰老反映了无力。
- 头上乌纱半尘土:乌纱帽象征官员身份,尘土则暗示着他对民生的忽视与无能。
- 问之不答攒双眉:表现了官员的沉默与无奈,眉头紧锁暗示内心的苦闷。
- 但诉公私苦复苦:民众的苦难不仅限于公事,还有私事,显示其生活的艰辛。
- 雨雹飞蝗两伤稼: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使农田受到重创,农民生活愈发困苦。
- 春来况遭连月雨:春天的降雨本应是希望,然而却加重了灾难。
- 绵城之西多草场:草场的存在暗示着农业的潜力,但中官放马却是对土地的侵占。
- 中官占田动阡陌:官员的侵占使得田地失去主,土地的被动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 不出官租地无主:无主的土地象征着农民的失落与无奈。
- 县中里甲死诛求:里甲的死亡,是对征税苛重的控诉,显示官民关系的紧张。
- 请看荒坟遍村坞:荒坟的遍布象征着生灵涂炭,深刻反映了民众的苦难。
修辞手法
- 对比:城镇的荒凉与县令的形象形成对比,突显官员的无能。
- 象征:枯木、寒鸦象征社会的凋敝和民生的困苦。
- 比喻:用自然灾害比喻社会动荡,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刻画漷县的荒凉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木:象征衰败与无望。
- 寒鸦:代表孤独与悲凉。
- 酒肆:反映经济的困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 县令:代表地方官员,象征着权力与无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城镇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寂静
C. 安宁祥和
D. 充满希望 -
诗中提到的“县令老羸”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官员的年轻
B. 官员的无能与衰老
C. 官员的聪明才智
D. 官员的勇敢 -
诗中“荒坟遍村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社会的不满与悲伤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兵车行》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诗中感情深沉,令人痛心。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更为奔放的风格描绘自然与人情,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对社会的关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作者:某某
- 《古诗词鉴赏》 - 作者:某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作者:某某